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叶金生在全市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更新时间:2006-04-13
同志们:
前不久,市委召开了十届六次全会,认真研究了全面加快武汉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问题,并做出了相应战略部署。要加快武汉发展,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大有作为,农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必须振兴武汉农业。今天,团市委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会议,围绕服务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研究部署促进全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很有意义。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10年来,全市团组织配合这一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富民兴团”计划,积极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村青年领办科技项目,兴建示范基地,传播科技星火,推广先进技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为农村青年致富奔小康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刚才,徐晓同志对全市共青团组织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进行了动员,并就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希望大家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狠抓落实。在此,我想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市现有耕地约308.7万亩、放养水面157万亩,根据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需农业劳动力73.2万人,而我市长年务农劳动力80.3万人,加上净增劳动力,需转移富余劳动力10万人。从长远来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均3000美元的基本要求,2020年只能保留纯农业人口80万人,需要农业劳动力52万人。而现在我市农业人口310.6万、劳动力135.8万,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5年里,要转移农业人口230万、富余劳动力83.8万(未计算新增劳动力数)。
列举这样一组数据,主要是想让同志们意识到,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意识到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关系到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小康目标的一个很现实问题,是将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经济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同志们思想认识上一定要到位,把这项富民工程抓好。
二、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我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层次上看,中青年劳动力是转移的主力军,其中,16岁—30岁以下的超过一半,比例达55.3%。所以,我觉得共青团实施全市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很有意义,服务了全市今年启动的“阳光工程”,服务了新阶段农村青年增收成才需求,希望你们能够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一方面共青团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活动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和网络优势,认真配合做好宣传发动、技能培训、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职业介绍、劳务输送和法律服务等方面工作,引导、帮助和服务农村青年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创业意识,增强转移就业能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提高转移就业效率,增加转移就业收入。另一方面,农业、劳动、科技、教育等部门也要大力支持共青团工作,在政策、项目、师资、场地和资金等方面给与具体扶持,齐心协力做好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工作。
三、要把农村青年受益作为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的出发点和归宿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促进计划,组织对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掌握转移就业技能,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增加转移就业收入,就是要实实在在让农村青年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农村青年受益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要认真做好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方便农村青年参加培训,发展订单培训,注重培训质量,提高培训实效。要因地制宜,既要从农业内部着眼,做好农业发展的文章,又要积极开发劳务市场,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资源和劳务信息的对接,确保农村青年得到实惠。要加强对转移农村青年的跟踪服务工作,为转移就业的农村青年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同志们,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实现武汉中部崛起的高度,统一思想,协调配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