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改革进行时

凝心聚力谋划发展 全面推进改革攻坚

来源: 更新时间:2018-06-27

    2017年以来,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强三性、去四化”为根本目标,凝心聚力谋划发展,全面推进改革攻坚。
    以调整组织设置为核心,机关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本次改革团市委精简内设机构2个,改革后,团市委机关设9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办公室、组织部(机关党委)、宣传部、青少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市未保办)、基层组织建设部、学校部、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少年部)、统战联络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团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进一步强化市青少年宫、市团校等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服务性,构建面向社会直接服务引导青少年的示范性平台。在增强团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方面,牢固树立鲜明的青年导向和基层导向,加强团的委员会建设,扩大团的常委会、全委会和代表大会中基层一线青年比例,增选了21名基层团干部和团员青年为团市委委员及候补委员,目前团市委全委会、常委会中基层一线比例达到了63%和36%。
    以优化干部结构为重点,团的工作力量全面充实。按照打造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总体要求,团市委反复多次同市委组织部沟通酝酿人选,经推荐考察等程序,从党政机关、高校国企以及社会组织的优秀青年中从优选拔2名挂职副书记、3名兼职副书记。先后选拔吸纳来自全市各领域的50余名优秀青年和基层干部到市、区两级团委机关挂职锻炼,目前挂职干部比例占到了团市委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的30%左右,努力建立一支精干高效、不拘一格、五湖四海的团干部队伍。同时,团市委改革方案中专门明确了保障各区团委工作人员不少于5名,每个街道(乡镇)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工,有力充实基层工作力量。
    以开展青春遍访为统揽,团干部工作作风有效转变。坚持全面从严治团,按照全市“千名群团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进一步深化 青春遍访“3+2”“1+100”工作机制,统一安排所有市、区、街三级团干部每周走进社区开展工作不少于3天,形成常态化直接面向青年的工作局面,切实扫除“新衙门作风”。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团干部共走访基层团组织4939个,开展宣讲971场,访谈青年3.7万余人,结交青年朋友5万余人,为基层青年办实事1162件。2017年11月14日,省深改办《改革简报》第45期,对我市探索联系青年新途径的改革经验做法向全省刊发推介。
    以打造服务品牌为载体,团的运行机制锐意创新。围绕“四大资智聚汉工程”“长江新城”“大学+”“大湖+”等,充分发挥青联、青企协等组织作用,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以“争先竞位 四创建功”等主题活动为统揽,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工作,命名表彰“2016—2017年度武汉市青年文明号”106个。组织开展武汉市第二十届职业技能大赛,深入推进青工技能振兴计划,通过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导师带徒活动,累计开展青工技能文化培训28071人次, 动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十三五”。围绕“聚商育商工程”,全面深化“创业链•青年圈”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设青年众创空间17个,组织“创业链•青年圈”创业活动60场,培训创业青年2058人次,扶持青年创业项目208个,不断引导青年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增强创业能力。带领青年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全市1095家青年文明号与1530名登记在册贫困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按照“四个一”的标准确保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大力推进“青年志愿者”品牌,全面参与“四水共治”“保护母亲河”等行动,圆满完成园博会、东湖绿道等大型会节志愿服务工作。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持续打造“12355”“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希望工程”等青少年服务品牌,把接地气、贴民心、惠民生的精准服务送到青少年身边。
    以全面从严治团为根本,团的基层基础更加夯实。在全市15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区域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创建“两新”团组织示范点137家,新增“两新”团组织314家,寻访、联系青年社会组织521家,努力构建纵横交织的组织体系。规范团员管理,按照坚持标准、控制规模、提高质量的要求,严格制定全市团员发展工作计划,全年新发展团员2.2万名,切实将初中毕业班团青比例将控制在30%以内。创新开展“离队入团”仪式,增强团队衔接意识和团员、队员对组织的荣誉感与归属感。围绕“红色引擎工程”,注重发挥团员先进模范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学习教育,征集“我的青春我的梦”征文5638篇,让每个团员真正成为全社会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