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如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那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009年11月12日—14日,全市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暨市团校223期)培训班在南湖大厦如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团市委组织部、宣传与信息工作部和市团校联合发起,旨在提高我市广大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引导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来自全市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共计101人参加本次培训。
12日上午,团市委副书记冯爱明,宣传与信息工作部部长李先勇,市团校校长李建平,组织部副部长肖浩,市团校校委丁卫出席了开班仪式。开办仪式由李先勇部长主持,冯爱明书记,李建平校长分别作了讲话。冯书记在讲话中提到:20年前的今天,柏林墙倒了,社会主义的东德融入了资本主义的西德,东欧其他国家纷纷抛弃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阵营逐渐瓦解。社会主义在其发源地的西方被抛弃,在东方却还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今取得了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程度不断加深,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培养一大批具有坚定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添加新的动力。紧接着,冯书记也向大家讲了几点要求:一、要牢牢把握党对共青团的根本要求,努力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二、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共青团理论建设与发展,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为契机,努力实现人生理想。
本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培训层次高,人数多,理论性强。针对这些特点,市团校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激发大家投身共青团工作的热情,为大家安排了一系列丰富、精彩的课程。
学员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学习,结合自身工作作了深入思考,与老师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在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展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热爱学习、勤于思辨的良好氛围。在《青年干部成长规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理论课程中,教授们将一个个深奥的理论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家做了详细的阐述,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学员们通过学习与互动,加深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了解,懂得了成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对自身今后的工作学习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在我们团校特色课程《打造高绩效团队》中,丁校长通过缜密的安排,结合新的工作手法,课程各个环节节节相扣,精彩纷呈,学员们参与热情高涨,大家通过参与各个活动提高了团队意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团队知识,其中有些学员表示回去将认真借鉴,让更多的青年人得到团队知识方面的学习锻炼。
13日晚,由团校老师、班委会成员、各组组长共同策划组织,全体学员共同参与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精彩上演了。晚会中既有极富趣味性的娱乐活动,也有极富创造性的情景剧表演,情景剧“二十年后再相聚”再现了湖北长江大学大学生集体营救落水少年,最后三名大学生英勇牺牲时的场景,弘扬了当代青年舍己救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精神。这场不同寻常的联欢晚会体现了每个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热情、活力、朝气及创造性,展示了大家身上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才能,同时也显示出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当具有的责任感、使命感。
14日上午,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周大仁、团市委宣传与信息工作部部长李先勇、市团校校委丁卫共同出席结业仪式。结业式上,首先,培训班全体学员做了结业展示:青马精英,今朝精诚共创;百汇英才,他日昭杰天下……紧接着,各组分别就信念、责任、知识等方面做了展示,学员们在感悟中说道:我们收获了责任,我们承诺:奉献爱心,播种希望;走进社区,强化责任;投身实践,拓展视野;服务他人,提升境界。理论联系实际,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用知识服务社会,用爱心回报社会。走进这里我们是学习者,走出这里我们是实践者、传播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打造一支坚守信念、承担责任、点燃激情、传递感动的精英团队。世界纷纷扰扰,而我们却心如磐石,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路标,指引前进的方向,我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拥有最坚定的信念和最充实的灵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听了各位学员的培训后一个真实的展示,周大仁校长激动万分,他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参与各类的培训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命名的培训班,我感到非常高兴,从大家身上我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同时也希望大家鉴定理想信念,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理想,能够承担得起重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的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需要一批具有坚定信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我们的坚强后盾。希望我们每位学员在回到自己工作岗位后能够认真总结,深入思考,积极投身实践,勇于到艰苦的环境中去,勇于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