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运期间,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铁路春运工作中的作用,武汉团市委联合武汉铁路局团委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广泛开展以“绽放青春给力春运 服务旅客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吹响了武汉春运志愿服务的号角。同学们顶着寒风细雨坚守岗位,活跃在武昌、汉口、武汉等三大火车站点及周边交通路口,深入开展乘降组织、站车秩序维护以及重点旅客的服务、咨询、引导等爱心服务工作。他们大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城市精神,照顾老弱妇孺、搬扛行李、派送春联福帖、倡导文明出行、传播志愿文化……用实际行动为返乡旅客护航,确保春运期间出行顺畅,成为展现武汉城市形象的“名片”。
一、精心组织,全面推动铁路春运志愿服务的深入开展
自1月8日武汉地区春运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团市委不断加强与武汉铁路局的联系沟通,全面参与到春运志愿者的招募、培训、日常管理等工作中,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选拔招募。从2011年底,团市委积极联系在汉地区高校团委,设立春运志愿者报名热线,并在长江日报、荆楚网等媒体动态发布了招募志愿者信息。招募期间,对报名的志愿者登记造册,通过面试等考核,从700余名志愿者中选拔出527名大学生春运志愿者。1月8日上午,2012年武汉青年志愿者服务武铁春运活动启动仪式在武汉火车站隆重举行。165名来自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和铁路青年志愿者参加启动仪式并进行了集体宣誓。
2、强化培训。今年1月份,团市委与武汉铁路局先后举办了3场培训班,对报名的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527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集中培训,专门编印了《2012年武汉铁路春运青年志愿者工作手册》,图文并茂的介绍了活动制度、注意事项、岗位职责、现场急救知识等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武汉铁路局工作人员为志愿者们讲解关于志愿服务理念、急救常识等方面的通用知识培训,进行了春运突发事件处理、实名制购票实行后的乘客购票须知等专业岗前培训。
3、保障有力。志愿服务期间,及时开通手机短信平台,加强与志愿者的信息交流。为每名志愿者购买保险,在饮食卫生、班次调整、上岗服务等方面与武汉铁路局细致沟通协调。及时召开志愿服务工作总结表彰会,为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发放活动证书和纪念光碟。
二、创新模式,全力做好武汉铁路春运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的工作琐碎、忙碌甚至枯燥。但在服务中,总能听到春运青年志愿者们的笑声。笑声的背后,有奉献青春、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有得到他人认可后的成就感。
1、明确分工。为加强活动组织领导,团市委与武汉铁路局共同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工作指挥中心”,协调三大火车站在站前广场、候车厅、售票厅、站台等关键场所设立志愿者服务点,在上下午客流高峰时段,采用路地青年志愿者联合上岗的方式,统筹设置服务班次、服务时间和联系人,根据铁路春运工作规章制度和三个车站客流阶段特征拟定志愿者服务内容及工作规范,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2、规范程序。每日志愿服务活动的流程都严格执行“五个一”的规定动作,即:开好一个点名会、组织好一个活动交流总结会、开展好一次当日服务明星评选、拍摄一张志愿者活动合影、逐人收集一条志愿者活动感言,同时指定专人将活动相关信息编发在工作博客和微博中。
3、统一形象。春运中,头戴小黄帽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各客运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为上岗的青年志愿者统一配发基本备品,要求志愿者们统一佩戴团徽、头戴小黄帽、身穿橘红色马甲,以统一的工作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创新特色。根据各个车站的旅客特点开展特色的志愿服务,如武汉站以服务高端旅客为重点;武昌站以引导旅客进站候车为重点;汉口站以志愿者服务点为平台服务重点旅客。志愿者莫唯同学自编了“春运指南”并发布在网络上,“指南”覆盖从买火车票、到火车站、进火车站、进候车厅、进站台并上车等一系列过程,为旅客“指点迷津”。许多乘客在网上反映,该指南很有用,为春运出行节省了不少时间。
三、营造氛围,不断扩大铁路春运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
今年春运以来,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活动给予了高度关注,中青在线、新华网、人民网、人民铁道报、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新闻媒体60余次对我市青年志愿者服务武铁春运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特别是1月10日,人民网刊发了《武汉千名志愿者投入春运服务大军》,1月13日,经济日报刊发了《候车厅里,等候不再漫长》等。在组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利用博客和微博及时反映大学生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目前,已编发服务照片1680张、感言19440条,博客总访问量达10万次以上。今年还积极尝试利用微博这一时尚新媒体,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精神。
2012年春运,武汉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旅客超过百万人次,收到旅客表扬信200余件(次),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6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他们为春运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步履匆忙的旅客虽来不及问清他们的姓名,但都记住了他们的笑容。正如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志愿服务时间超过3000小时的余进文在感言中写到的:“通过志愿服务,我充分体会到了铁路职工工作的艰辛及无私奉献的精神。青年志愿者之所以能累并快乐着,因为我们做到了真服务真收获,真辛苦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