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研讨会暨青少年社会教育研讨会开幕式在市青少年宫音乐厅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办,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武汉市青少年教育办公室、武汉市关工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承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常务副院长、“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模式研究”总课题组组长陆士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总课题组组长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刘俊彦参加会议。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石大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武汉团市委书记沈涛出席并致辞。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罗友松、市教育局副巡视员余正亮、市妇联副主席邹春燕、武汉团市委副书记魏静、雷利军、武汉团市委副巡视员王伟宁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16个省市教育界专家,武汉市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市青联委员、市青年企业家、湖北武汉12355专家团成员等近500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会上,参会领导为“十二五”子课题立项学校代表、“成功计划”2012年征文活动获奖代表、63个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学校及星星河体验教育基地颁奖授牌。武汉市一中、育才小学一分校等15所中小学校被评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学校。随后,参会代表聆听了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所作的《发现儿童解放儿童》的精彩报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郗杰英在会上对武汉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社会教育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武汉共青团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成功探索和经验积累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通过“服务青少年,快乐‘小时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服务好青少年健康成长,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性推动作用。他指出,共青团组织是我国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青少年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党政中心,不断探索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开辟新阵地,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
武汉市政协副主席石大鸿到会讲话并提出希望,她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为武汉市今后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及与更多组织的合作机会,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对武汉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以推动武汉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成功计划”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全国推出的合作项目。旨在以科研、培训、讲座、传媒等手段,以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全面配合学校和家庭及社区的素质教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9所学校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合作共育模式研究”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武汉市作为全国教育大市和人才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将青少年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作为基础性战略工程来部署。三十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社会教育模式,形成了“党政主导、社会协同、立足社区、公益普惠、体系完备、全面活跃”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密切联系、互动合作的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批如“小时候”、“青少年空间”、“社区青少年学校”、“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实践行”、“家长学校”等各具武汉特色的青少年教育品牌,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20日—21日两天的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将针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热点话题作专题报告,并对“十二五”子课题作现场点评。代表们将参观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硚口区崇仁路小学和“小伢当家”儿童社会体验馆,现场感受和亲身体验武汉市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成果。
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全国不同省市间青少年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交流合作搭建更加广阔平台,必将推动我国青少年事业向更高、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