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市关工委副主任蔡仲玉、罗友松,团市委副书记、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筱武一行伴着秋日的暖阳来到了新华下路中学,开始了对我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专题调研,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帮助研究解决有关问题,以及如何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关工委老同志的积极作用。调研组先后走访了新华下路中学、红领巾小学、武汉市一中高中部和春苗学校,并就当前我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的现状和困难进行了座谈,参加调研的还有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苏荣发,市教育工委委员叶建萍,江汉区关工委主任董谦,江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前信等。
(调研组参观新华下路中学电脑教室)
调研组了解到新华下路中学共有学生1000余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70%,学校通过人性化和动态的管理,使这些学生能够在一种没有歧视环境里接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调研组还参观了学校整洁的塑胶操场,明亮的教学大楼,电脑教学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
春苗学校作为我市一所创办较早的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全部是辖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江汉区委、区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关心和支持下,学校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共有学生1800余人,其中小学生有1100余人。
在春苗学校,调研组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共同研讨当前我市农名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困难和出路。市教育工委委员叶建萍在发言中介绍,我市目前主要通过坚持三个原则(坚持入学两为主原则、坚持平等接受教育的原则和管理与疏堵结合的原则。)和强化三项管理(强化教学管理、强化评估管理和强化学籍管理)的办法,在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上取得了较好的突破,像新华下路中学这样的公办学校和春苗学校这样的民办学校仅江汉区就有28所,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万4千余人。但是,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且学生起点参差不齐等的特点,使得学校在对他们的管理上、教学的质量上以及与城市学生的交流等问题上依然是各学校亟待解决的难题。
(调研组在春苗学校召开座谈会)
市关工委副主任罗友松在讲话中指出,他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当看到了这些农名工子女能够在非常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时,他动情的表示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他由衷的感谢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感谢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意义,它是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当前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他指出,就民办学校而言,要思考的是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生存不是简单的留守,发展也不是简单的扶持。就公办学校而言,要思考的是融合与发展的问题。融合不是简单的混合,发展是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关于民办学校的发展问题,他在讲话中强调,一是要逐步形成自身特色,以特色促进发展,二是要在自觉守法的前提下,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法律保障发展,三是要找准区域,把握层次,以市场推进发展。
市关工委副主任蔡仲玉在参加完调研后讲到,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关工委组织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他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市关工委向新华下路中学和春苗学校赠送电脑)
(春苗学校的学生为老领导表演节目——诗朗诵《我是谁》)
座谈会上,市关工委老领导为新华下路中学和春苗学校赠送了两台电脑。会后,春苗学校的小朋友还表演了他们的自编自演的小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