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武汉市青少年空间项目工作汇报会在团市委机关八楼会议室召开。瀛公益基金会项目主任董江、团市委书记沈涛、副书记李先勇、权益部部长吴丹、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向德平、副院长万仁德、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等青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团市委副书记李先勇主持,与会人员就武汉市青少年空间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万仁德副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发展现状调研工作情况。今年初,团市委与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专班,共同开展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发展战略调查研究工作。根据研究需要成立7大子课题组,分别从青少年空间的运行机制、社工队伍建设、项目内容设计、资金保障体系、选址布局、推广模式选择、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开展专题子课题研究。调研涉及青少年、家长、社工,各调研组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空间,走家入户,共下发问卷3020份,回收问卷2435份。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空间运行现状,掌握一手资料,目前已形成《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为青少年空间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向德平院长围绕空间发展存在的八大现实问题为战略发展建言:一是要健全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二是要建立资源筹措方式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三是要主动嵌入当地的服务体制,实现与原有的服务设施、服务资源有效对接;四是要强化“服务——督导——分享或反思”三位一体的专业服务过程管理。
青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也在会上为青少年空间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市委组织部负责人提出将从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上加大培训力度,服务于青少年空间建设;市发改委负责人提出要确定空间定位、保障财政经费、提供青少年需求服务和义工参与服务空间建设;市人社局负责人提出空间服务对象能够更多考虑弱势青少年群体;市教育局负责人提出空间建设首先要找准角色定位,要考虑青少年内在需求,品牌建设上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空间的影响力。江汉区、青山区青教办负责同志介绍了辖区内建设运行情况,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万科红郡青少年空间负责人围绕空间发展过程中的成果和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瀛公益基金会项目主任董江在详细了解了武汉市青少年空间五年来工作开展情况和现实遇到的问题后,对空间五年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为下一步空间运行提出了“创新+合作”的工作思路,她希望全社会共同参与到空间建设工作中,研发项目帮助武汉青少年空间健康成长。董主任表示,瀛公益基金会将根据武汉创造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专业辅助,探索出一条武汉青少年空间发展的新模式。
最后,团市委书记沈涛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青少年空间的各参与单位、团的干部和基层一线的社工在青少年事务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对下阶段青少年空间发展规划、建设管理指明了方向。他指出,青少年空间的发展要坚持“品牌基础在于公益性,品质在于专业性,动力在于内生性的需求,意义在于中国社会建设的创新”的工作理念。他强调,召开此次汇报会一方面是梳理过去五年中青少年空间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成果和成熟的项目,总结空间的发展经验,探索当前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发展的瓶颈和困境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针对这次的研讨会我们将联合华师社会学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武汉市青少年空间的服务目标群体需求为重要依据,制定未来武汉市青少年空间发展的宏观战略体系,提出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