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12年全市中学团干部培训班在市委党校学术报告厅举行,全市353名中学团干部参加培训。团中央学校部中学中专处处长石新明,团市委副书记陈隽罡,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纪工委书记高冬媛等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培训班在嘹亮的团歌声中拉开了序幕,在开班仪式上,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纪工委书记高冬媛同志对我市中学团干部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并做重要讲话。她首先肯定了近年来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成绩,各中学团组织不断完善组织建设,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团干部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夯实勤奋务实、不畏困难、积极肯干的工作作风,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团青干部,为教育事业铸造了一批强有力的战斗队伍。同时,她指出,必须正视当前中学共青团工作中的存在的不足。即:认识不平衡、工作不平衡、环境不平衡以及发展不平衡。最后,她希望各中学团干部要积极研究,认真思考,努力树立有自身教育特色的中学共青团工作品牌,进一步加强学习交流和工作锻炼,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打造好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精、工作作风实、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的中学团干部队伍,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团中央学校部中学中专处石新明处长、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万美容教授以及市团校张作群老师等领导和专家为广大团干部授课。团中央石新明处长为学员们做了题为《关于中学共青团的思考》的专题报告。首先,石处长总结概括了中学共青团工作的三大特点:源头性、基础性和战略性。中国有8000万团员,其中有4000万以上的团员是中学共青团团员,不管是从人数上还是教育发展阶段上而言,中学共青团工作都具有核心战略地位。同时结合团中央在今年年初联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对当前中学共青团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主要概括为“123、345”,即一个核心目标:育人;二大战略:思想引领,成长服务;三类载体:主题教育类、实践活动类、校园文化类;三个建设:团员队伍建设、团委班子建设和年级团队建设;四个层级:学科知识、综合素质、良好品德、理想信念;五个原则:突出主体性、把握普遍性、内容科学性、方式创新性、活动碎片化。他从中学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宏观背景入手,重点强调了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战略性地位,并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为学员们讲述了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中学共青团工作。
下午,华中师范大学的万美容教授和武汉市团校的张作群老师分别作了《90后青少年的特点和学校德育体系创新》和《挥洒激情写青春、甘当人梯铸辉煌》两场专题讲座。万美容教授从自身担任团委书记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以及“90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着手,给学员们讲解了“90后”青年学生特殊的心理状况和背景,重点从三个层面讲解了当下中学共青团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是“90后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当下当下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三是怎样优化德育体系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中学共青团团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把握好青年学生的心理现状,同时也要在如今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下引导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中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发展平台。张作群老师与学员们分享了30多年共青团工作经验:一是重温团章、明确责任;二是完善素质、努力工作;三是勤于实践、争创佳绩。通过学习,广大团干学员表示这些讲座对中学共青团的日常工作有巨大的帮助,从普及团的基本知识,团章、团徽、团旗、团歌的使用,到如何调动中学共青团员的积极性,从青少年的特点研究到中央政策的解读,都为武汉中学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
各中学团干部都十分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学员们自发利用午休时间以以各区为单位,开展了学习讨论交流,同时就成立武汉地区中学团干协作群的有关事宜开展了大讨论。
在结业仪式上,各区中学团干部代表纷纷登台发言,畅谈本次培训班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仅是对学员们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是对团干部实践能力的一次锻炼。同时表示成立“中学共青团工作协作群”将进一步推进中学共青团发展,为工作开展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最后团市委副书记陈隽罡同志在结业仪式上总结讲话,并对各位学员寄予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加强自身锻炼,把武汉市中学共青团的阵地守住、守好,开创武汉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