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团情动态

缅怀先烈英魂 传承民族精神 共建和谐江城 ——全市第二十二届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概况

来源:source 更新时间:2007-04-28

    清明时节雨纷纷,缅怀先烈寄哀思。为了永远铭记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传承他们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团市委、市关工委、市青教办在清明前后以“牢记历史、明辨荣辱、共建共享、促进和谐”为主题,联合开展的全市第二十二届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旨在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吊祭扫烈士陵园、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投身到“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期间,累积组织开展祭扫活动5万人次,主题报告会40余场次,座谈会30余场次,开展入队、入团和成人宣誓、寻访、征文演讲比赛等各类主题活动200余次,受教育青少年达15万人次。

    一、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进一步突出了活动的时效性和时代性

    一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今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贯穿始终,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培养明辨是非荣辱,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能力。洪山区组织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老战士报告团,在全区开展了以“革命精神代代传--接力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到社区论坛活动中,全区60多个社区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社区青少年中掀起了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潮。如关西社区居民以湖北大鼓、湖北道情、快板等形式,创作编排了二十多个文艺节目,在社区青少年中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并计划在各社区中巡演;关山街关工委举办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狮子山街省农科院社区发起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签名活动,组织专家、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召开座谈会,交流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社区十佳文明青少年”进行了表彰。江岸区永清街组织开展了以“明荣知耻伴成长,革命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青少年们通过亲身演义长征历史阶段一个个英雄的故事,表达了不忘革命精神,永葆中华美德的决心。江汉区、江岸区、桥口区、汉阳区等还依托“周末课堂”,请胡杰、黎哲夫、魏瑞珍等“五老”为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全市各级共青团关工委和青教组织在革命传统教育周期间积极探索新思路,广泛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防、国防等教育资源,对青少年开展了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二七纪念碑、向警予烈士陵园、九峰烈士陵园、项英烈士纪念碑、施洋烈士陵园、武昌农民讲习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近十万名青少年开展了以“忆传统、知荣辱、树新风”、“继承先烈革命传统、发扬英雄爱国精神”、“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等主题凭吊、祭扫、宣誓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青少年们在青松翠柏间,在庄严肃穆的凭吊仪式上,聆听先烈们不屈的奋斗史,体会先烈们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感悟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和平、宁静、幸福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激励他们发奋学习,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结合当前形势的需要,人防、消防、国防知识的宣传也成为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之一。武昌区徐家棚街组织青少年到辖区消防支队,观看消防知识图片展,邀请消防官兵结合消防知识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江岸区谌家矶街组织青少年学生到省高射炮兵师预备役第一团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知识教育课;黄陂区联合区人防办通过组织青少年开展人防演练,帮助他们掌握紧急避险和逃生技能,普及人防知识,增强爱国情感。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们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增强了他们服务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三是以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任务。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市各级共青团、关工委和青教组织,在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中始终把构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桥口区开展了“真情相伴献爱心”敬老爱老活动,组织青少年到社区福利院、军烈属家庭,对老红军、老干部、孤寡老人等进行慰问。汉阳区洲头街组织社区青少年和“五老”共同开展了“争做文明天使,爱护一草一木”植树认养活动,用实际活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优美和谐的社区环境建设。江岸区车站街组织农民工子女、特困家庭子女开展了“我探寻、我追忆、我感动”教育基地行活动,参观了黄兴烈士塑像、向警予故居、大智门火车站,并乘座了轻轨列车,让青少年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他们既是和谐江城建设成果的共享者,更是实现和谐武汉奋斗目标的共建者。

    二、挖掘资源,创新载体,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全市各级共青团、关工委、青教组织在总结历年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辖区资源,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注重把革命传统教育寓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有效增强了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江岸区结合辖区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以“探寻身边的历史,追忆先烈的足迹”为线索,围绕“二七”大罢工、“八七”会议、汉口新四军军部成立、孩子剧团在江岸、收回汉口英租界以及汉口解放等七个历史事件,以歌舞、情景剧、配乐诗朗诵、访谈等形式,再现了江岸历史,引领青少年了解和认识了江岸历史,使青少年通过新旧对比进一步树立了建设和谐江岸的信心和决心;武昌区开展了首届“白云黄鹤·红色武昌”青少年寻访导游大赛,全区65所小学、38所中学的5000余名中小学生以及各战线100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此项活动。全区青少年通过红色寻访导游活动,达到了“寻访武昌革命踪迹,挖掘武昌文化内涵,弘扬武昌首义文化,宣传武汉现代风貌”的目的。

    三、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

    全市各级共青团、关工委和青教组织按照活动的总体要求积极筹备,提前部署,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方案,江岸、汉阳、洪山、黄陂等区还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多次召开现场会,协调各方面力量,商讨活动细节,明确责任分工,真正做到了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为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次革命传统教育周受到了省、市新闻媒体和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湖北荆楚网、汉网、武汉共青网等都对活动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各区在平面媒体上刊发信息20余篇,在网站上传信息50余条,在电视媒体上宣传10余次,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