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至16日上午,围绕“城市团校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及创新模式探索”这一主题,来自全国各省、市的44家团校校长及代表90余人参加了集中研讨。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副会长王新清、秘书长吴庆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广州市团校校长邱服兵主持。
会议首先进行的是提问环节,集中讨论城市团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校与会代表争先恐后发言。青岛市团校的代表首先发言指出城市团校发展中存在着品牌建设战略、人才队伍建设、硬件建设与教学研究的矛盾三大问题。
武汉市团校的陈宏校委则认为全国团校尤其是城市团校目前应该着眼基础,看到团干教育培训中整体规划不足,遵循教育基本规律不够两大重点问题。期待在中国青年院校协会城市团校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在中共中央新的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的框架内整体规划团内干部教育培训,从师资、课程、管理、评估等方面,整合各方面力量,发展各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符合各地区域特点、各具特色的培训品牌。
枣庄市团校提出青少年研究成果如何转化、团干培训如何让团干部上得来、坐得住、如何解决师资缺乏等问题。山东省团校、上海市团校、杭州市团校、成都团校、齐齐哈尔市团校等单位代表也纷纷发表了意见。
在综合各校代表的发言的基础上,广州团校邱服兵将为题归纳梳理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培训管理、培训市场的获得、培训和研究的联动问题等五大问题。针对五大类问题,原杭州市团校校长钱永祥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新清与代表们作了深入交流。
16日上午,研讨会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讨论。与会代表针对教材、师资等团校发展中的五类问题交流了各校的应对措施和成功经验。昆明团市委组织部的杨瑞部长介绍了昆明的做法,即团校的培训由团市委组织安排,坚持党建带团建,采用沙龙形式的“咖啡屋语”课程、分级分类讲授基层团务知识,植根地方特色,提出了课程教材的本土化问题。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秘书长吴庆则提出了“1+1+1模式”,即中央层面的教材由中央团校编写,省级层面的教材由省级团校编写,地市级层面的教材由地市级团校编写。南京市团校校长俞国楠指出,一定要在团支部工作上编两本教材,一本工作指南,一本团务团识,使团支部书记具备几种基本职能以开展活动。上海市团校的大学生公益训练营、成都市团校的监狱教育班、苏州市团校的新闻访谈形式课等,中央团校提到对于办得好的班,可以组织其他团校的教师进行教学观摩,以便交流学习。
最后,吴庆秘书长做大会总结,研讨会讨论问题集中,思想碰撞激烈,产生了动力,产生了方法,极大地利于团校工作的开展。此外,他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城市团校发展的理解:一是城市团校面对的群体更加基层,要做好团支部的培训工作和网上团校;二是城市团校的转轨要在城市化中做文章;三是要丰富青少年培训市场,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在这方面可以推动各级团校的发展。
研讨会结束之际,全国城市团校专业委员会决定2014年的全国城市团校工作会议在青岛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