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日--武汉青年志愿者扬起社区志愿服务
和谐行动的旗帜
来源:source
更新时间:2006-05-26
5月20日,在第16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团市委组织武汉市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全市社区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标志着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正式启动。
今年五月中旬,全团“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启动和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社区志愿服务将作为新形势下共青团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服务人民群众需求的有效载体和促进共青团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近期在全团迅速铺开,共青团武汉市委将以“武汉青年志愿者和谐行动”为统揽,大力推进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工 作。
一是明确目标,夯实基础,完善青年志愿者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优势,以街道(乡镇)为核心,以社区(村)为重点,结合各自实际,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以“百千万工程”为目标,力争三年内全市百余个街道都有青年志愿服务队(站)、千余个社区(村)都有青年志愿活动、培养一万名青年志愿者骨干,并有计划地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志愿者组织的设立可以与社区团支部、青年中心等团属组织的创建工作结合起来。2006年底,各区志愿者服务队建队率要达到100%,街道、社区志愿服务队(站)建队(站)率分别要超过20%和10%。
二是广泛发动,壮大队伍,提高青年志愿服务质量。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使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中有所收获。按照每名志愿者每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的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做好对青年志愿者的教育培训,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和志愿者个人档案。加强对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的指导和培训,定期开展一次杰出(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有突出贡献志愿者的先进事迹。结合市直各单位的行业特点和团干的岗位优势,建立起专业志愿服务队,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三是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建立全市社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根据志愿者的规模和人员分布状况,建立分级志愿者服务队网络。愿意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单位、企业、个人以及为市民提供免费、优惠服务的第三产业、教育机构等都可以纳入青年志愿服务网络。各区和基层组织都要建立相应的志愿服务体系,加大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明确志愿服务的信息渠道,指定专人负责。全市的志愿服务组织实行分层管理,统一指挥,建立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开发项目,拓展领域,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区,帮老助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以实际行动帮助弱势群体,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积极协调配合市文明办、市残联、市民政局、市禁毒办、防艾办等有关部门,依托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社区青少年学校等活动阵地,广泛开展青年志愿助残服务、青年志愿者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服务行动、社区禁毒、防艾宣传、“青春献城运”志愿服务等大型城市活动志愿服务,广泛动员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及其他社会公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团市委将通过深入推进“武汉青年志愿者和谐行动”,进一步扩大武汉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江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内涵,构建起我市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新的工作格局,使百万青年志愿者和广大市民一道,携手奋斗,共同努力,把武汉市建设成为全面小康、高度文明、友爱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