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曾经生活着两种鲸类动物,白鳍豚和江豚。
2002年,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头白鱀豚“淇淇”孤独终老。5年后,白鱀豚这一物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至此,这一进化缓慢的“水中活化石”在长江约2500万年繁衍生息的历史宣告终结。
长江江豚,鼠海豚科的一种小型鲸类动物,是该科唯一的淡水亚种,也是继白鱀豚后长江流域仅剩的淡水豚类。
江豚头部浑圆、体形流畅,弯弯的嘴角像是挂着憨态可掬的“微笑”,被称为“微笑天使”。
如今,长江江豚正面临着与白鱀豚相似的命运。
2013年,由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完成的《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报告》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仅剩1040头,不到十年前的一半,比大熊猫还少。
2014年10月,农业部发布通知,将长江江豚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按照国际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要求,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身为长江旗舰物种,江豚的觅食之艰难令人无奈,但对它们更大的威胁,是非法渔具、航运船舶、水利工程、水体污染、采沙泛滥等人类活动。
保护江豚,不仅仅是保护这些珍稀物种本身,更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
坐落在东湖之滨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一直致力于白鱀豚和江豚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江豚的生存现状也引发了很多知名人士的关注。钢琴家郎朗曾发布钢琴曲《留下》,呼吁保护长江江豚。
6月22日,湖北省“文明旅游公益大使”暨“江豚保护形象大使”发布会举行。环球夫人龚华被聘任为“江豚保护形象大使”。
7月4日,龚华女士到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参观交流,并与可爱江豚亲密互动。
7月6日,英国皇室公主殿下安妮公主访问武汉期间,参访了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
为了唤起大家的环保意识,参与到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青春武汉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拟邀请20组家庭(每组一大一小,共40人)和“江豚保护形象大使”龚华女士一起,探访长江“最美的微笑”——江豚。
时间:8月19日(星期六)上午9:30-11:00
地点: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馆(东湖东路5号)
名额:20组,每组一大一小,共40人,小孩建议6岁以上
活动流程:
水生所白鳍豚馆门口集合
长江江豚保护科普讲座
江豚馆零距离看望“微笑天使”
走进标本馆听白鳍豚“淇淇”的故事
报名方式:
转发本条微信至朋友圈,发送截图至青春武汉微信后台;
向“青春武汉”微信后台发送姓名、联系电话及小孩年龄;
“青春武汉”将按照报名先后顺序甄选参与人选,并保留对本次活动的解释权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于1996年12月25日在湖北武汉成立。是我国第一家以一种动物命名的公募基金会,长期致力于通过宣传、公众教育、募捐和资助等方式支持长江豚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其主要工作目标为: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各方力量拯救长江濒危鲸类;促进长江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