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到来之际,为了让青少年了解清明节除传统祭祀之外的其他习俗,常青花园青少年空间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放飞纸鸢的活动,小朋友在玩耍的同时不仅锻炼了身体,知晓了风筝的古老称谓,更对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活动开始前,小朋友们站的整整齐齐,眼睛直溜溜地盯着工作人员手里五颜六色的风筝,很是迫不及待。由于很多孩子是第一次玩风筝,为保证孩子们都能将风筝放飞起来,社工首先仔细讲解了风筝成功放飞的要点,并叮嘱小朋友们在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看着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社工便先挑选出4名之前跟着父母放过风筝的小朋友,让他们给大家演示一下风筝高飞的感觉。
拿到风筝的小朋友很是兴奋,社工在一一调整了他们拿风筝的姿势后,便发出了“跑”的指令,四个小朋友像撒欢的小马驹一样奔了出去。有两个小朋友的风筝飞起来了,社工及时给大家讲解了“角度”、“速度”和放线的“长度”等都会影响风筝放飞的效果,并鼓励孩子们吸取经验再次出发。果然,经过一番试飞之后,孩子们的风筝都飞向了空中。
接着,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小朋友们纷纷出发了,由于很多孩子从没有自己放过风筝,大多是一放手风筝就掉到地上,于是社工一遍遍地耐心指导,并在前面示范,带着孩子们一起放风筝。就这样,随着风筝小主人的不断变换,在场的小朋友们都体验到了自己放风筝的感觉,操场上充满了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活动中,社工还给小朋友们讲解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飞风筝的历史渊源:“放风筝是清明时节由古至今人们喜爱一项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还会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人把习惯将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暖风微拂,初春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春天放风筝是作为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此外,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参与放风筝的活动、亲子之间其乐融融的进行游戏,是促进孩子心理和情绪健康发展的极好方式。遗憾的是,现在大部分的父母除了假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着小朋友们在户外活动进行此类活动。
常青花园青少年空间抓住春天放风筝的大好时机,组织充满好奇心理和精力充沛的孩子们,通过放的风筝等传统民俗活动的开展,让小朋友们增强身体素质,传承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