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小鬼”朱郭亮

来源:武汉船机公司团委 更新时间:2014-01-22

 

    朱郭亮,男 湖北黄冈人 1989年10月出生,共青团员,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液压机械部一名钳工。别看他年纪小,可他却已经获得武汉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即将晋升高级技师。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工人的成长成才轨迹。

     一、“小鬼”出道,拜得“老虎”当师傅

    2007年,年仅18岁的朱郭亮来到了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钳工,刚刚入职的他就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望,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他就一头“扎”进书里,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朱郭亮学习方法和牛吃草一样,是“先吃肚里、再消化“,书上所有内容,他都先死记硬背下来,然后再慢慢消化吸收。

他的努力,引起了公司团委的注意,于是指定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三届钳工状元、湖北省首席技师,赫赫有名的周虎作为他的导师,进行培养。碰巧的是朱郭亮就住在周虎的楼下,从此以后,只要一下班,朱郭亮就成了周虎的“影子”,带着各种问题,缠着周虎,连周虎自己也说“小鬼难缠”。

在周虎的悉心指导和自身的努力下,朱郭亮快速成长起来,在公司级技术比武、技能比赛中开始展露头角。

    二、人小鬼大,搞出科研大名堂

    随着知识的积累,朱郭亮渐渐的不满足于现状,他把目光瞄向了更远的地方。公司在研制国家某新型产品中,由于其零件精度要求极高,公司现有设备难以保障理论精度,导致装配后的产品部套中压叶片泵容积效率一直达不到设计要求。正当大家考虑如何提高零件加工精度的时候,朱郭亮发表了“雷人”理论,他说保障产品设计性能不能一味的依赖于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而且也没有必要无限制的提高零件加工精度,这样既不经济,技术上也不合理,只要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必要的检测、调整甚至是修配等手段,就可以满足产品设计性能。

朱郭亮见大家都不搭理他,下班吃过晚饭后,自己跑到厂房“摸”起了零件,他利用选配法测量待装配零件的实际尺寸,通过解决尺寸链来选择合适的零件,经过几个夜晚的不懈努力,他硬是搞出了名堂,中压叶片泵容积效率一次性通过实验,最终保障了公司在预定期限内实现了该科研产品的量产。朱郭亮不仅为该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该技术自主产权做出了有效探索,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在机械装配领域独特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三、“小鬼”难挡,技能大赛显身手

    近年来,朱郭亮积极参与各级技能大赛,在大赛中磨砺自己、检验自己、提升自己。2011年,朱郭亮在武汉市第十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中获得第六名,年仅22岁的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技师,这次比赛不仅让他看到了进步的空间,也看到了自身差距。从那时起,他更加努力的学习业务、苦练技能。2012年8月,朱郭亮代表共青团武汉市委参加了湖北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钳工比赛,获得第七名,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5月,在“武汉船机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国家二类比赛)中,朱郭亮过五关、斩六将,夺得船舶钳工第三名,被授予“国家技术能手”称号;在刚刚结束的武汉市第十八届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比赛中,他又技压群雄,以较高的总分摘得桂冠,成为新的状元,被授予“武汉五一劳动”奖章,而这一刻,他刚刚过完24岁的生日。

面对荣誉和成绩,朱郭亮没有骄傲,他常说“得之坦然、失之淡然,我的路还很长,还要向前看”。

    四、“小鬼”当家,精心工作出精品

    朱郭亮同志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液压马达、泵等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他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每次接到工作任务,都是先对图纸仔细研读,多想几种思路,当发现别人的方法比他想的方法好时,他会主动询问、记在心间,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

    在某大型军舰部套装配工作中,朱郭亮奉命前往某地配合实验,在装配过程中,朱郭亮发现其他公司生产的产品有问题,导致我公司与对方公司产品装配始终达不到技术要求,朱郭亮及时与对方公司沟通,配合对方解决了症结,最终完成了此次装配任务。朱郭亮说“是谁的问题不重要,国家的利益最重要”。 多年以来,朱郭亮以高度的责任感,精湛的业务技能,先后完成多项军品、科研产品装配任务,并保持了100%的一次产品交验合格率。朱郭亮逐渐成为他所在班组的带头人,其肯学肯钻、敢打敢拼的性格影响、带动了一批青年员工,在他的带领下,目前该班组已经成为专啃“硬骨头”的重点攻关小组。

    朱郭亮不仅酷爱工作,也热爱生活,业余时间也会陪着他的“老虎”师傅钓钓鱼,顺便再问几个问题。每当有人问起他,当状元的感觉怎么样,他总是笑而不语,低头继续干他的工作。

 

 

                       武汉船机公司:杨玉亮

                          2014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