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真诚更清的水,没有什么比实干更加宽广的路,只要努力去做,心中的梦想就会越来越真实”这是武汉五路改造工程(洪山片区)项目经理徐毅夫笔记本上的一段话,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在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他扎根一线,工作9年,历经6个项目,从一名施工现场普通的资料员做起,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完成由大学生向项目经理蜕变,历获中建五局青苗工程“十佳师徒”、中建总公司“优秀员工”、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建五局“十佳青年”、湖南省“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集诸多荣誉于一身。如今,他选择从头开始,来到新的市场开拓疆土,在不断的磨砺中俨然已是新一代的“青年领袖”。
以青春为砝码,瓦解疑难杂症
“年轻,是我们最大的资本。”这是徐毅夫与项目青年员工沟通时常说的一句话。翻开徐毅夫的“青春纪念簿”,他曾带领他的团队创造月产值6500万元业绩,也曾带领他的团队总结技术专利3项,改进技术工艺15项,青春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而成长是战胜未知的十万种可能。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面对湖北复杂的市场环境,徐毅夫犹豫过,他坦言,到武汉后有那么一段时间缺乏自信,也曾想过退缩,但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成功没有捷径,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还年轻,要多长点工作经验”挣扎过后,徐毅夫认为“办法总比问题多”,没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他开始推进解决项目上的一个个难题。
改造工程,线路拉的长,点多面广,质量安全难以监控,吃力又不讨好,征地拆迁本是BT单位的责任,但却是影响我们现场施工进度的一大难题,徐毅夫便亲自带队,成立征地拆迁小组,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召开征地拆迁协调会,带头解决协调问题;园林迁改难以推进,他便亲自督导与园林局沟通;交通管制批准有难度,他亲自与市交管局联系。
在徐毅夫看来,面临一切困难和挫折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此基础上去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的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还要做到坚持不懈和不退缩的精神品质,“只有在工作和困难面前专注其中,坚持不懈,才能够把困难琢磨透彻,并取得最后的成果。”
以沟通为钥匙,推进各项工作
徐毅夫现在负责的武汉五路改造工程(洪山片区),下辖4个分部,三环南一分部、三环南二分部(野芷湖立交项目)、滨江大道项目、新武金堤项目,点多面广、项目分散,沟通尤显重要。为近距离地了解实情,严把现场质量、安全,身为指挥长的徐毅夫以身作则,每天至少都要到各施工点去勘察一遍。
“不好意思,徐总上工地去了,估计要2小时候后回来”。“刚微信联系,徐总在滨江大道项目吃饭了”。“徐总到业主方开会去了”。“野芷湖立交的协调会,徐总去参加了”。“F2匝道出了点状况,徐总去协调处理了”。诸如此类的片段在项目指挥部综合办公室屡屡上演……
“基本上一个星期要加三箱油”如果一箱油按400公里计算,三箱油就是1200公里,平均每天就是近200公里的路程。在武汉待过的人都知道,在武汉市内走完这200多公里是什么概念,一天至少6-8个小时在车上度过,外加项目上的一些协调会议。徐毅夫几乎全天都穿梭在三环线上,来回在武汉五路改造工程(洪山片区)项目的几个分部之间;他的办公场所是移动的,他的人在哪,办公地点就在哪。
然而这“移动的办公室”正是他沟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不断的和一群朋友沟通”在徐毅夫的管理理念中,工作就是沟通,沟通的好坏直接决定工作效率的可观性。
“业主难伺候”“BT方不厚道”“监理真难搞”“园林局的架子真大”“地方关系太难弄”面对这些看似蛮横的刁难,徐毅夫没有一味的抱怨,而是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走内线,在工作上要求项目员工齐心协力,畅通沟通渠道,针对项目员工、业主监理方建立多个QQ群和微信群,项目员工将工作进展照片,尤其是现场进度照片通过QQ群、微信群实时上传,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交流、沟通,并留下过程痕迹;第二步走外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相互的联系、关心,项目上建立了对外联系通讯录,一个员工对接一个业主,采取“人盯人”的方式。很快,业主的赞评多了,投诉少了,工作面也展开了。
以学习为阶梯,助推青年成长
在项目上,徐毅夫是青年眼中的标杆,而这近一年的相处,也逐渐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引路人”。
武汉五路改造工程(洪山片区)作为武汉分公司最大的市政项目、窗口工程,带领一群大多房建出身团队,徐毅夫更不忘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每周六晚全体员工参与的班子成员培训,他从自己抓起,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一堂生动的项目执行力建设培训,让项目上的每一位员工印象深刻“团队永恒,沟通至上”。
工作再忙,徐毅夫也不忘与青年员工沟通,每月不定期的员工面对面谈话,他从不落下;他更不忘与青年员工“共享时间”,篮球场上的战友,羽毛球馆中的厮杀……是他与青年人的交流方式。
“失败了?不要紧!这次失败是对你的一次教育,关键是你要从中学习”。徐毅夫经常这样劝导身边的员工。“即使是最出色的领导者也有缺乏自信的时候。因为自信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一种品质,它更像是一种需要去努力学习、磨练然后才能掌握好的技能。”徐毅夫将引导青年成长的重任牢牢地扛在肩上。
“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毕然要是一名很优秀的‘商务经理’,也毕然是一个全能型的人才”。在五路改造工程(洪山片区),不少现场施工员转岗商务合约线或是技术质量线,同时也有商务合约线转行政办公的。“只要他们有能力,有想法,想成长,我们就要尽量去满足,去提供更多的平台。”
有一种人,你相处越久就越懂得珍惜,诚然,徐毅夫就是这样一种人,他身上似乎有着一种自然散发的人格魅力。“成绩永远是过去,我们要做的是向前看。”徐毅夫说。面对成绩,徐毅夫保持着一贯的谦和与冷静,他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公司领导的支持,归功于团队员工的共同努力。前几天,他刚刚晋级为一名父亲,在这份喜庆的消息中,期待着这位青年领袖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