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艺术的甘露滋润残障人士的心灵
来源:市文化局
更新时间:2010-01-17
践行志愿服务 残健携手同行
——用文化艺术的甘露滋润残障人士的心灵
中国目前有残障人士五千余万,其中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近六十万(不包括未能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如何使这些特殊的儿童不被边缘化,成为被排斥和被忽视的对象,使其得以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直是极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几年来,武汉市文化局突出特色,在平等享受文化权利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助残队伍
我局长期关注残疾人的问题,努力探求让残疾人与其他正常人一样平等享受公共文化的权利。自从2002年共青团中央与中国残联下发了《关于开展“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的通知》后,局团委专门从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挑选部分青年专门从事助残志愿服务。局领导要求助残工作要从残疾人实际出发,特别是要突出文化特色,体现文化抚慰心灵的功能,着重对未成年残疾人进行帮助。
二、热心助残事业,突出文化特色
助残一直是我局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2年至今,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我局青年助残志愿服务队都会到全市各个残疾人学校进行慰问活动。服务队的每名青年志愿者都把残疾儿童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考虑到残疾人的心理比较敏感,大家并没有刻意地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心,只是用平和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这些孩子们交流。
我们针对不同的残疾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慰问方式,比如,我们到聋校慰问时,特地安排木偶剧,请手语老师在台上向孩子们同步介绍剧情,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还邀请孩子们上台亲自操作木偶,感受其中的乐趣;对于有部分律动感知能力的聋哑儿童,我们还安排了节奏感比较强的舞蹈;我们到盲童学校慰问时,事先向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得知每个孩子都备有收音机,经常听一些流行音乐。对此,我们筹备了一台音乐会,有歌曲、器乐演奏等,当演员唱着残疾孩子熟悉的歌曲时,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共鸣。我们还邀请部分会演奏乐器的盲童与市艺术学校的专业演员同台演奏,场面极其感人。
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起到药物治疗达不到的效果。为了让更多的残疾儿童掌握一种乐器,我们在艺校学生和残疾儿童之间开展结对活动,双方定期开展交流。
我们在做好对残疾儿童帮助工作的同时,还针对固定的残疾对象开展助残活动。
曹一钢是一位严重肢体残疾人士,家住汉阳。他酷爱读书,由于他的手掌已经截肢,只能用手臂、下颚,甚至舌头来翻书,用嘴咬着笔来写字做笔记。因行动不便,他打电话给武汉图书馆咨询有关办理借书证的事宜。助残志愿服务队中的武汉图书馆成员马上开始为他进行免费送书上门的服务。自从正式将为曹一钢送书列入到助残活动中后,每年服务队都会根据他的需求送书上门,虽然助残志愿服务队员总有轮换,但为曹一钢送书上门的服务从未停止。我们对他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渴望读书、渴求知识的精神所感动。同時我们也深知,残疾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借阅书籍的方便和书籍上的知识,他们最缺乏的其实是来自他人的关心和自立自强的信心。于是,每一次到曹一钢家都不仅仅是送书,我们还嘘寒问暖,与他沟通思想,有时还和他讨论书上的知识和理论,了解他下一步的阅读需要。逢年过节,我们还为他送去水果和小礼品。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我们相信,本着一颗真诚的心,一定能为曹一钢带去温暖。
曹一钢的阅读兴趣偏重于心理学和新闻学,他从书本上也学到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在社区的支持和我们的鼓励下,他开设了一家社区服务部,帮待业青年和大龄青年介绍工作和对象,还提供一些出租房屋方面的信息。
2003年的读者活动日,我们从汉阳把曹一钢接到武汉图书馆参加读者的座谈会,他第一次来到武汉图书馆,心情十分激动,他在座谈会上说:“多谢你们,你们送来的书对我帮助很大,让我与人沟通时更注重方法,也更自信了。”
2004年,队员们给曹一钢送书时,发现他的服务部有了一台电脑,他正在为一篇文章的排版发愁,队员们手把手地教他将文档排版并打印出来。回去后,队员们挑选了部分关于word排版和windows电脑操作方面的书籍送去。当我们把这些书籍递到他面前时,他十分感动,称我们这是雪中送炭。四年来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共计为曹一钢送书30余次,书籍近60种。
三、呼唤社会关注,宣传残疾人事业
帮助残疾人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我局青年助残志愿服务队在做好自己的助残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为宣传残疾人而鼓与呼。
2003年,助残志愿服务队队长戚永喆同志在参加一次公益演出活动中,看到一个由儿童表演的舞蹈《春天话语》,演出结束后他找到这个节目的领队,才知道这是由市第一聋校的一群聋哑孩子表演的节目,当时他就被深深地感动了。两年后,首届“小时候”全国青少年宫大型文艺晚会在武汉市举办,作为组委会的成员,他向领导建议,作为一台向全国展示新时期青少年的风采的晚会,应该展示残疾儿童这个青少年整体中不可遗忘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将体现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而《春天话语》这个节目就是我市聋哑儿童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最佳诠释。他的建议得到了团市委领导和晚会导演的赞同,随后他又亲自带着导演组到市第一聋校看排练、定节目。在正式演出前夜,由于这台晚会的节目、时间长,需要精减若干节目,导演组在取舍之间,流露出不得不要拿掉《春天话语》这个节目的意图。他当即对导演提出,此时拿掉这个节目将会极大地伤害残疾人的感情,而应该站在尊重和关爱残疾人的高度,保留这个节目。最后,在团市委领导的决策下,导演组终于保留了晚会中这个唯一的残疾人节目,砍掉了其他也很优秀的节目。当晚会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后,得到很好的反响,《春天话语》这个节目特别受到好评,同时也向全社会宣传了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成就。
通过几年的助残活动,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助残工作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举措,弘扬了团结互助的中华传统美德。虽然我们的服务不能给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以及家庭生活等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但我们通过传播文化和艺术,能够让残疾人拥有健康的心灵。同时,通过助残活动,使得我们这些生理健全的青年学习到残疾青年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弥足珍惜现在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以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助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