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珞南街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洪山区珞南街地处洪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共有31个社区,住户32400户,人口194239人。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街党工委、街办事处立足本街实际,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高扬时代主旋律,充分发挥社区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阵地作用,调动五老队伍关爱下一代的积极性,街关工委同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大力推进老少共建工作的开展,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建设,为广大青少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全面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身体和文化素质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认识、健全网络,加强领导。
街党工委、办事处对街关工委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街党工委副书记李福香分管,聘请洪山电大原党委书记石世国担任街关工委主任,辖区内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老同志为关工委成员,由街青教办主任担任街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关工委日常工作。街关工委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年会,年初审定全年工作计划,年终总结全年工作,在每年的工作会上,关工委的委员们都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忠恳而实效的意见和建议。由于健全了关工委工作网络体系,使现在关工委工作形成了既有分管领导,又有具体负责;既有青教干部参与,又有老同志积极参加的街道、社区合力,上下整体联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整合资源,帮扶青少年弱势群体,开展“夕阳爱心行动”。
我街充分发挥关工委宣传员、报告员的作用,邀请离、退休老干部,以老革命的亲身经历来感染青少年、激励青少年、鞭策青少年。
1、开展“资助结对”行动。
为了帮助贫困青少年,特别是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青少年走上求学之路。我们在全街开展情系贫困学生,资助希望之星活动,得到了辖区单位、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2005年6月,辖区醉江月酒楼蔡玉萍女士与黎明社区贫困学生付思奇签订了资助协议。同时,在团区委和区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为辖区两名贫困学生吕游、贾岛筹集四千元上大学入学费用,圆了他们的上学梦。
2、开展了困难青少年帮扶慰问活动。
2005年6月1日,街关工委和街妇联一道深入元宝林社区慰问二位贫困家庭青少年,送去了书本等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同时,街关工委积极联系大专院校,组织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志愿者对黎明社区贫困学生进行义务家教,签订爱心助学协议。
3.加大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力度。
我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批示精神,时刻保持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我们以辖区老同志为主体,深入到社区开展生动具体的法制宣传、结队谈心等各种帮教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切实为失足青少年做好事、实事。在帮教工作中也涌现出一些感人的事迹。如黎明社区问题青少年江涛,是一名孤儿,从小品行不端,偷、拿、抢,样样都干过,后来因此送到工读学校武汉励志学校,由于本人没有生活来源,社区为他办理了低保,社区省建二公司老同志郑兴汉和社区群干与他结成“一对一”帮教对子,定期与他谈心,帮助他减少心理压力,逐渐改掉许多不良习惯。后来通过社区联系,江涛转到武汉农业学校就读,毕业后,社区又把他送进部队入伍当兵。取得了成功的帮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4.爱心老人发挥特长,校外活动蓬勃开展。
社区是青少年聚居地。我街关工委注重发挥老同志的特长,立足社区开展活动。老同志张威铭是辖区仪器厂退休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他酷爱艺术事业,自学自创优秀作品无数,是我国民间美术艺术家,平时热衷于关心下一代工作,街关工委及时把张威铭老人吸纳为关工委成员,老人为人豪爽诚朴,潜心编制少儿启蒙艺术普及及实用美工等方面教案,根据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利用寒暑假义务办班教孩子们制作手工艺品,在他的指导下,一件件精美生动的美工作品从孩子们手里产生,同时唤起了孩子们对艺术的极大兴趣。
退休教师陈清云是街关工委的一名热心工作者。每年寒暑假期间,她和社区一批老同志,坚持育人为本,带领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开设美术班、象棋班、手工班,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和不同兴趣开展教学,每一堂课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使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主旋律”教育,收到一定效果。
街关工委成员陈惠民老人三年来,坚持开办少年文明学校,青少年普法维权信访站,少年雷锋服务队,儿童美艺培训班,少年记者宣传站,同时组织离退休干部、老专家、知深学者、青年志愿者共同策划教育内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定期招收学员,开补习班和座谈会,省市电台、报社多次采访,并录制了专题节目,使青少年校外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实施维权服务工程,帮助青少年全面成长。
1. 进一步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
按照《意见》要求,积极联系各部门青少年维权岗,共同为青少年建立一个健康社会环境。2005年,街关工委联合街政法办、街司法所、街派出所、文化部门,对全街经营性网吧进行清理整顿,共查处取缔学校周边违规网吧21家。有效地减少了网吧接待未成年人、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等不良现象。对违章占道、交通秩序混乱、青少年擂肥等现象进行了打击,有效地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
2.增强青少年法制意识和自护意识,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我街发挥社区青少年学校的阵地作用,按照四五普法的要求,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兴趣。通过组织法律知识讲座,请专家就《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交通安全法》等与青少年联系紧密的相关法律进行讲解。有效预防了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街道各社区利用两假对青少年开展自护能力的教育,开展了家电用品使用安全、道路安全知识讲座,组织青少年在社区开展禁鞭宣传,利用各种方式加强了青少年自护教育。
3.采取措施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我街始终把对青少年帮教工作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减少违法犯罪的一项治本措施来抓。通过全面摸排,我们对28名帮教对象全部落实帮教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劣迹较深,普通学校无法教育管理的青少年学生,坚决送工读学校。一年内先后送工读学校的就有29名学生。
四、结合实际,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1、以社区为依托,深化科学文化教育。
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青少年文化,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文化需求。2005年元月20日,街关工委在金桥社区开展剪纸表演活动,吸引了辖区数十名青少年参与,一张张剪纸艺术作品,不仅活跃了青少年假期生活,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春节前夕,我们开展了“为贫困户送春联”活动,组织了辖区十五名青少年书法爱好者,书写了二十副春联,送到了辖区贫困户家中,深受欢迎。为了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我们发起组织了珞南辖区青少年科普作文比赛,辖区31个社区,学校选送的37名青少年学生参加了比赛。
2、社区关工委为青少年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街道各社区关工委以社区青少年为对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社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丽岛社区举办了小型多样的社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四眼井社区举办了“社区大家乐”社区青少年新春趣味游艺会活动,开展了跳绳、猜谜等趣味活动。中建社区在青少年中开展“读一本好书”的活动,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街道口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道德小法庭”活动,“道德小法庭”由居住在街道口的武珞路小学四到六年级26名学生组成,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题,对阳台堆放杂物等五个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不文明”的小案件进行审理。让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认识,在体验中超越,让学生的小手牵扯着父母的大手,来开创一条德、法相融的教育途径,从而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金桥社区开展了“你扔我捡”、洁净社区,环保小天使在行动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居民公德意识,做文明市民。形式多样青少年文化活动,使青少年在参与中长见识,在活动中受教育。
3.开展青少年“两假”教育活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丰富、快乐的假期。
街关工委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统筹规划、立足社区、条块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各方教育资源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极富特色的假期教育实践活动。2005年暑假,街关工委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研究中心教授、讲师一行五人,在中建社区举办少儿心理健康辅导、咨询活动,针对少儿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需要以及现有的发展状况,设置了心理辅导课,深受孩子家长们的好评;金昌社区组织了抗美援朝老战士为社区青少年讲授抗日故事,教育青少年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尤李社区组织的“家长雅行,教子有方”主题讲演活动,受到了家长及青少年的广泛响应。他们特邀广播电视大学的石世国教授以“轻松度假、不忘学习”作了精彩的演讲,内容主要有相关雅行的内涵、如何雅行、学习方法、如何关心孩子四大部分,重点针对家长关心的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衔接问题进行共同探讨。7月29日,街青教办会同区青教办,组织金昌社区30余名青少年来到武汉市红心教育基地开展了拓展实践活动,孩子们在基地民警的辅导指挥下进行了射击、攀岩、竞渡、过铁索桥等多项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丰富了孩子的暑假生活。金桥社区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文明宣传”、“一日小警察”等活动。中建社区在暑期开设了趣味数学班、电脑班、手工班、书法班、围棋班吸引了百名青少年来社区学习。七二二社区暑期开办了托管班,活动室对青少年开放,并举办了社区青少年大型游艺活动,寓教于乐,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
珞南街关工委老少共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街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在老同志的积极参与推动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各地区各单位的先进经验,大胆创新,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