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争做服务青年致富的“轻骑兵”

来源:江夏区 更新时间:2006-06-20

 

江夏区农业局团委

    江夏区地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农业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区。在实施“青春家园建设”行动中,我们认真按照市区团组织的要求,切实做到促进富民措施进村,增收渠道到户,加快了我区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进程。局团委结合自身特点,以服务为手段,以“增收”为目标,在广袤的田野上,带领农业青年科技人员为我区“青春家园建设”行动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一、早规划,切实作好培训青年的准备工作

   自市区团组织文件下发后,局团委就筹划了科技培训工作。一是成立专班。以团委书记为组长,局种植业科、蔬菜科、推广中心、执法大队的青年技术骨干为成员的32人春季农业科技服务队。二是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制定了科技下乡实施方案,对培训的任务实行目标分解。三是编印资料。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投入2000多元,针对现阶段农业生产情况召集涉农专家编写了《藠头高产栽培技术》、《白沙蜜本南瓜品种介及高产栽培技术》、《春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苋菜病虫防治》、《鄂中5号种植技术要点》等五期科技入户资料。四是突出重点。今年我局团委科技培训主要围绕农村家园建设试点村进行,摸清了58个试点村的主导产业,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五是广泛宣传。为了做好科技培训活动,我们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全面宣传,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形成农民重视农业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抓落实,掀起青年“学科学、用科学”的高潮

    1、举办科技讲座,深受农户欢迎。活动期间,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5期,受训人员72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0份,科技书籍3200本,包括农作物种植、无公害蔬菜栽培、病虫防治等。如: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在金口街的金水一村讲授“鄂中5 号”种植技术,由于课堂小,农户参加听课的人很多,只好将科技讲座搬到户外。农民们踊跃提问和咨询,原定2个小时的讲座竟延长到3个小时。局蔬菜专家在金口街讲授“苋菜病虫防治”预计50人,结果来了120人,场面气氛相当热烈。

    2、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科技认识。2006年2 月21日、3月4日、3月12日、3月21日,我们分别在纸坊街、金口街、金水办事处、五里界镇举办科技送下乡活动5 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咨询、宣传农业法规、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种子、新化肥,以图片、实物、专家咨询、有奖问答及赠科普书籍等方式,向农民形象细致地介绍农业科学技术。场面十分活跃,共吸引了竟5000农民,活动中免费发放各类资料16000份、书籍2350本、种子80公斤,化肥300公斤。

    三、强服务,搞好科技入户工作

    1、创新工作方法,做好科技服务。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了农民与信息网的联接。通过对“村村通工程”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及时了解农业生产信息,增强农民发展科技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区专家热线这根纽带,截止目前共接到农民咨询电话162起,及时帮农民解决问题122个。我们还要求每个专家联系一个家园建设试点村,每个试点村订一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联系20户农户作为定点跟综服务对,建立长效机制。现在已初步形成专家 ——试点村——示范户——农户一条龙服务体系。

    2、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优质农业,以农村“家园试点村”难点,推广一批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新品种和实用配套技术,集中力量推广“菜、粮、麻”等优良品种和栽培模式。如:水直播、旱抛秧、苎麻、无公害蔬菜等新技术,推广面积达35万,使全区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3、实施农企联姻,促进农民增收。今年由我局牵线搭桥,由省市通过绿色展品认证的企业武汉市桂子米有限公司与法泗镇桂山、新墩等村组农户签订2.5万亩和种植订单,以市种子公司优质稻高产栽培项目为依托,向农户统一提供鄂香1号、鄂中5号、金优38、优207、杨两优6号5个优质品种(组合)种子,实行板块种植,由我局统一提供技术服务,桂子米按优质价统一收购。现在每个品种均按高于市场价5—10元进行收购,预计订单农户可实现亩平增收100—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