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编织家园之梦
―――新洲区“青春家园建设行动”侧记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43周年。为了赋予雷锋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共青团新洲区委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青春家园建设行动”。几天来,一支支志愿者服务队活跃在村口巷尾,一面面团旗队旗飘扬在田间地头,青年志愿者们的到来,打破了三月里乡村的沉寂,为农家人带来了盎然春意。
一、最简短的启动仪式
3月3日上午,辛冲镇虎山村的一块空地上,火红的团旗团徽汇成海洋,雄壮的雷锋之歌响彻云霄,来自全区各街镇场处和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服务中心、民政局、人民医院、环保局、检察院、交通局、公路局、广电局等单位的百余名青年志愿者聚集一堂,隆重举行全区“青春家园建设行动”启动仪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李仲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区家园办副主任龚和松、辛冲镇镇委副书记罗小刚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团区委书记叶霞主持了启动仪式。
仪式中,辛冲镇团委书记蔡焰胜和虎山村支部书记程维喜共同举起了“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结对联系点的牌子,并表示将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密切协作,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投身农村建设,共建青春家园”的醒目标语旁,团干部和村干部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这堪称历年“学雷锋”活动中最为简短的启动仪式,没有繁琐的议程,没有反复的动员,从开始到结束仅5分钟。一眨眼的工夫,青年志愿者们就分散开去,走村串户,全方位开展起思想宣传、医疗保健、扶贫帮困、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科技推广、文明创建和环境保护等服务活动。一时间,到处可以看到穿梭忙碌的青春身影,在村民的簇拥下鲜活跃动……志愿者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悄然传递着一个讯息,表达着一种理念,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的课题,要思考的问题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时间等待观望,必须从现在开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二、共同解读“新农村”
“大伯,给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我们来给您讲解……”一张张甜甜的笑脸、一句句温馨的问候,随着团区委精心印制的《青春家园建设行动宣传手册》,传递到了每一个农户手中,在政策与农户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也掀起了虎山村“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的高潮。
不到一个小时,300多份《宣传册》就分发一空,村民们争相传阅,踊跃提问:党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带来了哪八大实惠?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后原来承包的土地怎么办?建设新农村不光是国家和政府的事,农民自己才是新农村的建设者、管理者、维护者和直接受益者……随着志愿者们的细致回答,一些困惑和疑问释然而解,朴实的农民们用热烈的掌声和由衷的欢笑表达了对青年们的欢迎和肯定。
宣传政策的过程,也是教育青年的过程。来自广播局的一位青年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新农村”平时常听在耳里,挂在嘴边,但理解并不深,这次通过亲口向农民们讲解,才真切感受到了分量,做到了入脑入心。下一步,团区委还将组织培训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青年志愿者,形成相对稳定的宣讲团。
三、新农村与新农民
在农村,随意堆放的露天垃圾已经成为标志性景象,修一个垃圾池相对简单,但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则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来自辛冲镇中学的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们有自己的“高招”,他们在村内主干道两侧排开,清理地面垃圾,擦洗电线竿等公共设施,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垃圾堆,被同学们你一锹,我一锹铲除了;被风吹得满地“跑”的废塑料袋,被同学们收集到了一处。衣服脏了,没人抱怨;累了、渴了,没人叫“苦”……一些村民看到小志愿者们挥舞着工具,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忙得满头大汗,非常感动,放下手中的活计,主动参加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共同消除卫生死角,使村内的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小孩教育了大人”,“行动胜过了说教”。当天,学生们没有发一张宣传单,没有一句说教劝导,却以“你扔我捡”、“你倒我扫”的实际行动,使在场的村民们深刻地感受到,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修路盖房等硬件升级,更要注重自身文明素质等软件的提升,两者必须同步进行,同频共振。这也充分表明,历来具有开文明风气之先优良传统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促进村风民貌转变和村民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四、志愿服务也需要“精品”意识
“这是谁呀?也来参加学雷锋?”在一群青年志愿者中间,40多岁的区林业局助理调研员、高级工程师张方林非常引人注目,让围观的村民们颇感新鲜。但专家就是专家,几句简单的交谈,就让请教林果问题的村民无不叹服。“学雷锋不光是年轻人的事,全社会各年龄层次的人都应该学,有专业优势的人要带头学。” 这位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新洲赫赫有名的林业专家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所有人的共同心愿。在这次“青春家园建设行动”中,村民们惊喜地发现,“学雷锋”正在悄然从“粗”变“精”,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多了,把服务项目与本职工作和岗位优势结合起来的也多了。志愿服务“含金量”的提高,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民政局的团员青年们事先就对全村低保特困户、五保户、军烈属进行了摸底,一进村就直接扛起油、米等物资,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在因工伤致残的王心德家中,他们嘘寒问暖,陪着老人拉家常,并详细讲解了农村低保政策,使饱受病痛和孤寂折磨的老人感动不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区环保局工程师王桂枝扛来了专业仪器,对当地的水质、空气质量和其它污染进行了细致检测,手把手教村民们提取水样,分析水质,并不失时机地教育他们节约用水,使用无磷洗衣粉,宣传环境保护政策;区检察院的青年法律专家们走家串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解答村民在生产、生活特别外出务工中遇到的法律疑问,并对一些基层矛盾进行了调解,所到之处深受村民欢迎;区农业局、畜牧服务中心组织青年业务骨干,带着自费编印的科普资料,向农户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论证农业产业规划,为农户创业致富指点迷津;区交通局、公路局的青年岗位能手则积极宣传交通法规和道路安全常识,对道路建设规划和施工质量进行勘测,并及时整改了几处安全隐患;区人民医院的卫生保健服务点永远是现场最拥挤的地方,来自不同科室的青年业务骨干们向村民们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VCD和画册,耐心地宣传卫生保健常识,讲解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以留守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为重点,认真细致地为村民们免费检查身体,义诊义治。
五、贵在持之以恒
一位刚检查完身体,好不容易“挤”出人群的村民感叹到:以前这些活动总是在街镇上集中搞,现在送到家门口来了,好是很好,但就怕坚持不了。老乡朴实的话语,是赞扬,是激励,更是启示。近年来,学雷锋正由一种富有激情的道德冲动,慢慢演变成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动作”,在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中,充斥着程式化、庸俗化、口号化的东西,学雷锋的社会认同程度降低了,而“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的无奈现实,更是其受到最多诟病的地方。
为此,按照团区委统一部署,辖区内17个工作基础好的区、街两级团组织都相应确立了“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结对联系村。参加结对共建的团组织负责人庄严承诺,将以“青春家园建设行动”为平台,尽快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城乡“手拉手”、“三下乡”、乡村青年文化节、希望工程助学、青年星火带头人培训、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推荐会、青年企业家农村行等特色活动,促进团内各战线品牌工作在农村有机融合和成功对接,让学雷锋活动在乡村拓展延伸,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形成“青年建设农村,农村造就青年”的良性互动局面。面对共建“青春家园”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全区各级团组织做出了最务实、最理性、最贴近时代的选择。近期,各相关团组织已经利用我区旧街等地庆祝传统节日—“花朝节”的有利契机,全面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六、火热事业与冷静思考
毫无疑问,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全党全国工作的重点所在,也将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突破“瓶颈”、再创辉煌的有效载体。但火热的事业更需要冷静的思考。为了给如火如荼推进的“青春家园建设行动”夯实思想基础,寻找正确“航向”,从3月3日到9日,短短一周之内,市、区两级先后在新洲进行了专题调研论证。
3月3日,全区“青春家园建设行动”调研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召开了,全区各街镇场处的团组织负责人共聚一堂,踊跃发言,畅谈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与思考,从上午讨论到下午1点,大家还意犹未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李仲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区家园办副主任龚和松、辛冲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王心刚、党委副书记罗小刚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应邀出席了会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党政领导站在共青团工作的角度,就“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步骤内容,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具体可行的建议。
3月9日,团市委副书记徐洪兰、团市委社区工作部部长许祖详、副部长李燕,市政协委员、武汉表面工程成套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谢东、武汉市政建设集团政治部副部长、团委书记朱红西一行,来到我区调研农村“青春家园建设行动”。徐书记一行实地考察了辛冲镇虎山村,并与来自全区各地的10多名基层团干、青年典型和农村干部进行了座谈,辛冲镇党委书记、镇长邱新德、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王心刚等陪同团市委领导参加了调研活动。在轻松坦诚的气氛中,这十多位拥有不同身份、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进行智慧的碰撞,从青年志愿者服务、留守子女教育管理、农村青年创业就业、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不同的角度,探索“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时迸发出的思想火花,让大家都受益匪浅。在调研过程中,徐书记还表示,新洲区“青春家园建设行动”起步早,声势大,实效显著,并被《长江日报》宣传报道,在全市树立了表率,作出了示范,值得充分肯定。下一步,要在摸清底数、创新方式、建立机制上下功夫,力争使“青春家园建设行动”的可操作性更强,实效更显著。
近期,团区委已经将这些调研成果在全区各级团组织中进行了传达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