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团联[2004]15号《关于在全市开展青少年网吧、网络现状调研的通知》要求,武昌区青教办迅速展开调研工作,积极走访区综治办、文体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充分听取各部门意见,整理出武昌区青少年网吧、网络现状的大致情况如下:
一、网吧的数量、分布、特点及分析
目前,全区在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网吧共有163家,因搬迁、停业整顿、经营不善停业等原因,实际三证(文化经营执照、网络文化许可证、信息安全合格证)齐全的网吧有145家,具体分布见下表:
街 道 |
网吧数量 |
街 道 |
网吧数量 |
杨园街 |
9 |
徐家棚街 |
15 |
新河街 |
6 |
积玉桥街 |
1 |
中华路街 |
7 |
粮道街 |
14 |
黄鹤楼街 |
5 |
首义路街 |
29 |
紫阳路街 |
10 |
白沙洲街 |
4 |
南湖街 |
2 |
中南路街 |
22 |
水果湖街 水一所辖区(省直机关) |
4 | ||
水果湖街 水二所辖区(武重) |
17 |
据掌握的数据资料显示,武昌区网吧分布呈三个特点:
(1)网吧布点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周边
(2)人口密集大、流动人口多的地区
(3)居住群体相对素质较低的地区
经过详细的数据资料分析,初步得出网吧分布现状的原
因:
(1)地区网吧数量的多少,和该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没有直接联系,但和该地区大专院校数量息息相关,这是因为大学生上网不受未成年人限制上网规定的约束,且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形成较稳定的上网客源,所以促进了网吧业的发展。最能说明这一理论的较典型的例子有徐家棚街和粮道街,徐家棚街有湖北大学、武工大分校、两所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粮道街拥有美术学院、中医学院、金融学院等大专院校,所以尽管这两地区经济发展一般,但是分别有15家和14家网吧。
(2)人口密集度高、流动人口多的地区也能吸引网吧业的蓬勃发展。因为此类型地区绝对人数多、闲散人及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他们的工作随意性很大,空闲时间比较多,容易形成固定的上网人群。反映比较突出的是中南路街和首义路街。
(3)居住人群素质相对较低的地区也提供了网吧业发展的土壤。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水果湖地区了,按公安分局派出所分片划分,水果湖分为水一所和水二所。水一所是省直机关所在地,因为大多数人是国家机关干部或知识分子,有条件在家上网,而且业余爱好很多,网吧行业萧条;水二所是武重一带,居住人群以工人和城郊农民为主,素质较低,文化娱乐活动匮乏,兴趣爱好单一,所以那里的居民以上网吧消遣为主。
二、网吧存在的问题
综合各部门意见,武昌区的网吧业存在着四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1)非法经营,经营者法律意识薄弱。有的经营者开办网吧条件不成熟、证件不齐全,逃避税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有的经营者无视《营业性互联网条例》,在网吧宣传淫秽、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允许未成年人超时上网、在禁止时间段(晚上12:00—凌晨8:00)违禁营业。
(2)网吧硬件设施不过关。有的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租借场所狭小、封闭,不利于顾客身体健康;有的场地偏僻、地区人员复杂,安全隐患突出;有的电脑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
(3)网络安全隐患多。经营者为了赢利,没有执行实名制监控措施,网民的个人隐私、虚拟财产、个人帐户等得不到安全保障。
(4)违法犯罪多。近年来,发生在网吧的口角斗殴、偷窃、擂肥、抢劫等案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未成年人因上网原因造成的违法犯罪已形成青少年犯罪的主流。
三、几点建议
(1)依法改造。对已审批的网吧按市场规律进行引导和改造,对非法网吧坚决取缔。
(2)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严格准入。
控制总量:根据人口实数、文化状况等因素,科学规划、管理布局,规划出网吧的户数和微机数。按照人口数量增减及网吧消费需求等确定网吧业的合理规模,正确引导投资者方向。
盘活存量:遵循市场规律,借鉴其他行业上的管理模式,采取网吧经营权招投标形式,促进网吧业良性发展。
严格准入: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制定一套进入网吧业市场的准入标准,确保网吧进入市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