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学延安精神知责任在肩 看当代社会知荣辱兴衰

来源:洪山区 更新时间:2006-07-19

—洪山区青年理论读书小组学习成果展之十

陈  力供稿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2006年5月,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我跟随我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经历了为期6天的延安、西安之行。延安和西安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城市,延安给人感觉朴素低调、庄严肃穆,而西安,则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物质丰富、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城市。从延安到西安一路走过来,我感受了精神与物质、传统与现代、庄严与随性,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多层次的丰富内涵,也使我思考了许多。

    在延安,我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和革命博物馆,看到了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革命前辈们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当时,他们以广大人民群众作坚强后盾,一次又一次的战胜了敌反动势力的围剿,那时的岁月是艰苦的,也是充实的,就在那时,诞生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不仅成为了革命战争胜利的精神路标,更是我们这些接班人们应该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回顾党的历史,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延安时期,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在杨家岭,我们听到了毛泽东同志用几毛钱的自种蔬菜招待贵宾,与蒋介石的铺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感人故事,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也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一路南下,到了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这里是历代封建帝王的国都,是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在西安,城墙下是现代化的公路,穿梭的车辆与古城墙相映成趣,给人穿越时空的奇特感觉。据导游的介绍,新西安城的规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分为城内和城外,西安的人口达到了600多万,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这里有著名的秦兵马俑、神秘的秦始皇陵和武则天陵,还有无数的国家宝藏……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西安神秘的魅力;这里有勤劳的人民,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改革开放又赋予了她无尽的活力,就像西安常用的旁道树法国梧桐一样,绿叶如盖,在这炎炎夏日凉意习习。夜幕降临,我们亲身感受了西安的繁华,南门广场张灯结彩,成百上千的群众在进行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人们开怀的笑脸让人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盎然生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延安的精神也是我们的精神路标,学习延安精神让我们感到了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为能担负重任不断增强自身能力。繁华的现代化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在延安精神指导下的建设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是延安精神在当代的发展成果。我们要不仅要搞好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要“两手抓、两手硬”,我们党员同志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知荣辱、知得失,为建设我们国家的美好明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