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青年理论读书小组学习成果展之十三
陈 文供稿
一说起延安,人们都会感到分外亲切,油然而生敬意。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但对大多数象我这样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对延安和延安精神的认识可能更多的只停留在“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实质内容却了解甚少。这次有幸参加局里组织的延安之行,能和同志们一起近距离接触延安,进一步地认识和感悟延安精神。
在乘车前往延安的途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绵延的黄土高原散发出的空旷与贫瘠。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今天,陕北老区的物质条件仍然显得贫乏。这让我们不难想象,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革命战争年代,在交通不发达的当时,这里的生活条件是何等艰苦。
到了延安,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革命旧址,回顾了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等历史,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领导中国革命时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毛泽东用过的小炕桌,刘少奇用过的小闹钟,周恩来用过的小瓷碗,朱德用过的小凳子……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一件文物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置身其中,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那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见证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镜头,触摸着一件件简陋的办公、生活用具,感悟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故事,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少数党员干部却淡漠了“延安精神”,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传家宝和神圣职责抛在一边。置人民群众的疾苦于不顾,尽情地追求个人享乐。有的甚至依仗权势,贪污腐败,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们所从事的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工作的好坏是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司法行政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一名司法干警,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涉及公民的权力和利益,更应当率先垂范,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环境,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大力宏扬延安精神,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作出表率,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处事的标杆,更应时刻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的思想,为构建“和谐洪山”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尽其所能在执行公务中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树立行业新风。
在离开延安途中,望着渐行渐远的宝塔山,我再一次陷入遐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精神支柱,就没有灵魂。延安精神曾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当年艰苦的生活,确实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伟大的延安精神不能也离我们远去啊!昔日,革命前辈能在小窑洞里推动着抗日救国的大事业,今天,我们也一定能让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磨砺奋斗精神,再创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