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社区、非公经济团组织建设,推进全区青年中心健康发展,近日,团区委对全区11个街道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和掌握我区社区团组织建设、非公经济团组织发展、青年中心运转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中的难点,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理清了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夯实基础,社区团组织凝聚力不断提升
贴近主线抓教育。各级社区团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党建带团建,认真组织社区团员青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韩家墩街社区党组织将社区团的工作纳入党组织工作计划之中,加强对社区团组织的领导和管理;易家墩街团工委邀请街主要领导为社区团干部、团员青年讲团课,提高团干部服务工作的能力。
贴近实际抓整合。各街道、社区团组织充分挖掘辖区资源,从队伍、阵地上予以整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共青团组织人力、财力欠缺的难题。汉水桥街团工委充分利用辖区内海军工程大学丰富的青年人力资源,通过团组织互联互动,开展了助残接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宝丰街团工委与辖区企业豪客来餐饮有限公司联手,开展特困学生接对帮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贴近需求抓活动。活动是共青团组织活力的源泉。各社区团组织围绕社区团员青年的需求,从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入手,组织了各类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有效丰富了社区团员青年学习生活。全区社区团组织逐步形成了社区青少年教育、青年志愿者服务、“青年文明号服务卡进万家”、青年文化、青年就业服务等为主体的主题活动体系。共青团组织在社区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所提升,服务团员青年的能力不断增强,社区共青团活动更具特色、实效性和针对性。
贴近基础抓建设。各街道团工委以长效管理为抓手,从规范台账、完善制度、发展队伍等方面来抓好社区团组织基础建设。宗关街团工委从团的基础台账入手,通过建立社区团支部台账模板,在全街社区团组织中统一规范团支部台账,逐个达标验收;崇仁街团工委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加大社区团员发展工作力度,坚持落实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的规定,加强“育优”环节与“推优”环节的衔接,把“推优”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实效,非公经济团组织团建活力不断增强
强理念,重创新。半年来,全区各级团组织坚持以服务促建设,以服务求活跃,坚持在方法和制度上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针对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从易到难,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注重团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手段的创新,按照“一切为了青年,一切服务青年的原则,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开展团的活动。截止6月底,全区新建非公经济团组织3家,在建非公经济团组织2家。
强结合,重实效。在活动内容上,通过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青年建功成才,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赢得企业对团的工作的进一步的重视和支持,增强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针对非公经济团组织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在活动空间上,以岗位为主,以提高青年的岗位技能和敬业精神为着眼点,激励青年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的业绩。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技能大赛,安全示范岗创评等活动,既服务了非公经济组织中心工作,又满足了团员青年成才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双赢;在活动形式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团的活动为企业所需要,为企业领导所理解,为团员青年所欢迎。许多非公经济组织团员青年通过参与争创青年文明号、手、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成为非公经济组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受到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好评。
强建设,重发展。非公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是新时期解决解决基层组织设置与青年群体结构不适应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团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全区各级团组织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以服务社会、服务非公组织、服务青年为宗旨,着眼于适应团员青年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单位之间流动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了形式多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有的非公经济组织采取党团联建,有的采取直接建团等多种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突出规范,青年中心辐射力不断扩张
青年中心建设是一项新生事物,在工作中,各青年中心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尊重实践、大胆创新”的原则,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善制度求发展,围绕项目求活跃,夯实基础求规范,全区青年中心建设在全覆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
立足制度建设。各街青年中心按照《硚口区青年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硚口区青年中心建设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青年中心建设,以理事会工作制度、会员发展制度、青年中心章程、活动制度等建设为重点,结合辖区青年实际明确青年中心职能定位,在发展共性的基础上又凸现出个性,不断探索青年中心定位和服务的重点青年群体。
立足项目建设。在项目发展上,各青年中心主要采取公益型项目和社会化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有的围绕青少年权益维护,成立了青年权益维护站、青少年心理辅导站;有的围绕青年成长成才需求,成立了青年装饰装潢培训班;有的围绕青少年文体需求,成立了读书俱乐部、书画俱乐部、球类活动俱乐部、舞龙俱乐部等兴趣社团。如汉水桥街青年中心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与海军工程大学联手,在青年中心内组建了青年舞龙队,并多次参加各类比赛取得较好成绩;有的围绕青少年服务社会的需求,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手语沙龙等。如荣华街青年中心的手语沙龙项目,通过邀请聋哑学校的老师每月定期为青年志愿者和青年手语爱好者教授手语,为辖区聋哑人提供服务,与他们开展联谊活动,吸引了30多位会员的积极参与。
立足阵地建设。青年中心由于是社会团体,没有足够的力量在阵地建设上予以投入,全区各青年中心结合实际,克服困难,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大部分街道青年中心采取与社区联建的方式,有部分青年中心采取与辖区单位联建的方式,基本保障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如六角亭街青年中心采取与辖区内装饰装潢学校联建的方式,将项目与阵地融为一体,既扩大了青年中心影响力又保障了青年中心必要的活动阵地。
四、当前工作中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区各级团组织要共同努力,克难奋进,强化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思考、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我区共青团工作新局面,保证全年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一是经费不足。社区团组织、非公经济团组织、青年中心建设中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工作的发展。社区团组织经费渠道上建议可采取党组织支持一点,团组织自筹一点的方式解决。非公经济团组织经费来源上建议积极争取企业领导支持,围绕企业发展开展工作,争取地位和相关资源保障。
青年中心的经费来源一方面可通过政府投入购买公益项目的方式,扶植一批公益性项目,以解决目前公益性项目在经费方面存在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吸引社会资源投入的方式进行项目运作;还可采取中心项目会员自主募集经费的方式予以解决。全区各直属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支持所在街道团的工作和青年中心建设,树立大团建的观念,在人力、财力、活动项目上予以支持,探索新的共青团工作方式。
二是人员配备情况不理想。当前,社区团组织负责人普遍年龄偏大,年龄最大的49岁,平均年龄超过35岁。同时,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均兼任两个以上的职务,最多的同时兼任4-5个职务。兼职的类别有低保、社保、妇联、计生、卫生、文教等多类,团干部兼职过多,必然影响社区团的工作正常开展。
街道青年中心秘书长是由街道团组织负责同志兼任,负责全面工作,但实际状况是街道团组织负责人在忙于自身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承担青年中心的全面工作,而中心招募的志愿者也存在招募培训、稳定性等问题,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青年中心工作人员的配置上可以采取以专职工作者和志愿者为主体,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培养一批热心青少年事业、有较强组织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专兼职青年中心工作者。对青年中心的管理人员,有条件的青年中心可以采取市场化的方式选人、用人,要培养、招募一批懂管理、有热情、素质较高的人员作为理事会成员,对于其中的核心人员,可以采取签订合同、诚信条约等方式对人员的素质和稳定性予以保障,最终保证青年中心的健康、持久发展。
三是青年中心个性化定位不够。青年中心项目化运作方式、品牌化的经营思路、社会化的推进模式,都在实践中显示其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提高城市社区青年的组织化程度、服务青年需求、促进青年工作资源的有效整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同地区社会发达程度、青年分布状况、个性化需求等存在一定差异。
青年中心的建设要针对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区域发展水平来确定青年中心规模和定位;要根据区域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确定青年中心的优势项目;要通过了解区域内主要青年群体年龄、职业、素养、集中性需求等个性化特征确定青年中心服务的主要群体方向;要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和青年的多样需求,以兴趣爱好为纽带,大力发展各类青年专业协会、俱乐部、兴趣小组等社团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青年中心的组织和活动。
四是青年中心服务能力不够。服务能力建设是青年 中心一项最重要、最根本的建设。青年中心的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到服务青年、服务社区的实际效果上来。要不断扩大共青团工作和青年中心工作的交汇点,团的各项工作原则上都可以和青年中心的建设发展相结合,各类团属活动阵地,都应当创造条件无偿或者优惠低偿地为青年中心开展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等服务。要积极发展社团。青年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青年社团联盟,作为青年中心的团体会员,青年社团是青年中心开展活动的基本单元。要把积极发展青年社团作为帮助青年中心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工作,切实抓好。要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要大力宣传青年中心的宗旨和理念,发动社会力量出钱、出物、出力,关心支持青年中心的建设发展,关心支持青年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