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地处武汉市西北近郊,幅员495平方公里,人口23万,原本是一个国营农场群。经过东西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目前已迅速崛起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全国生态示范区,成为了武汉市“三大经济增长级”之一,也是规划中的汉口生态新城。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抓中心工作的同时,将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中支持、经费上保障,关工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以社区为阵地的“老少共建”活动,深受我区老少群体的欢迎。活动注重贴近中心任务、贴近时代要求、贴近青少年需求,充分挖掘“五老”工作队伍,做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老携幼、优势互补,活动效果明显,影响深远,为全区加快发展、保持和谐,全力打造汉口生态新城贡献了力量。
一、健全组织,充实队伍,完善共建机制
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地的原则,区关工委结合我区实际,积极探索能充分发挥老同志资源优势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共建工作机制,为老少共建活动提供较为完备的组织保障和队伍支持。
一是三级联创,健全组织。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多次发文对区关工委成员组成进行调整,逐步优化组织结构。邀请原区人大主任王敢善同志任区关工委主任,选配了德高望重、热衷关工委工作的6名离退休老领导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区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关工委委员。所属的13个街道(园区)、符合要求的社区相应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区、街、社区三级联创,整体联动,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立体工作网络,为老少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区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制定了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目标实施细则,每年年初下发《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将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到具体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老少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活动被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成为关工委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关工委定期组织各街道和社区的关工委组织汇报“老少共建”开展情况,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做到了“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典型引导工作”,“老少共建”活动成为一项让人重视而又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
三是挖掘人力,充实队伍。各级关工委组织非常重视人力和人才资源的挖掘,广泛开展老少皆宜的关工委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运用人才,就近就地组织和动员思想素质好、热心助人、有学问、有威望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不断充实“五老”工作队伍,形成“五老”工作团,即:革命传统报告团,校外教育辅导团、老少同乐艺术团、科技知识服务团和社会环境监督团。目前,全区已有300多名离退休老同志被充实到“五老”工作队伍中,他们在“老少共建”活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依托基层,丰富载体,创新共建方式
组织是保障,重点在基层。我区属城乡结合地区,“老少共建”活动的落脚点既有社区,也有村队。区关工委抓“老少共建”活动时,注重依托社区和村队,推出创建典型,丰富活动载体,营造了良好的共建平台。
1、老少同学,主题教育进社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贯彻中央8号文件精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工委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区关工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学习三个代表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组织三个代表巡回报告团到社区、村队及中小学巡回演讲16场,受教育人数5000余人。使身边人、家乡事进入校园、厂房和农村,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乐于奉献的精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周活动,邀请离休老军人,老干部到社区向青少年讲述革命历程,重温革命传统;组织青少年参观辛亥革命根据地,农民运动讲习所,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老少同乐,文艺活动进社区。老少同乐艺术团是一支以老年大学学员为骨干的文艺群体,区关工委以老少同乐艺术团为依托,充分利用“六·一”、“十·一”、“五·四”、春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暑期社区纳凉晚会每年巡回表演20场,参与人次数万人,老少同乐庆六一晚会,卡拉ok比赛,书法大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也成为东西湖区的品牌活动。通过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实现了老少互动,老少同乐,为青少年的课外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老少共管,文明和谐进社区。为了帮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区关工委发动各级关工委组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宣传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中注重发挥政法部门老同志的作用,通过法制教育报告团、演讲团、座谈会、法律咨询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在预防上下工夫,使青少年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由老同志组成的社会环境监督团不定期对社区内的文化娱乐市场进行检查,规范网吧、音像店等文娱场所的经营行为,让学生全面了解网络,正确对待网络,做到文明上网。
4、老少共建,生态示范进社区。区关工委每年利用学雷锋日、植树节及六一儿童节等节庆,组织老年同志和青少年广泛开展“认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与青少年一道植绿、护绿,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吴家山12个社区的绿化实现了“一步一景,四季常青”,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5、老少结对,爱心帮扶进社区。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帮助中小学校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区关工委认真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流失学生的复学工作,关工委与团区委紧密配合,开展“一帮一”结对互助活动,全区关工委组织共筹资15万元,使300名失学青少年重新步入课堂,流失率被控制在最低限度。关工委与各街派出所取得联系,排查了解问题青少年的情况,建立问题青少年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档案,积极参与到全区188名问题青少年的帮教改造工作当中,我区有73位老同志参加社会帮教志愿者,开展集体帮教16次,开展个别帮教人次264人。
三、深化主题,突出特色,确保共建实效
“老少共建”活动只有做到与时俱进,贴近中心,贴近实际才有生命力。关工委组织实施“老少共建”活动注重与我区的中心工作相衔接,服从于、服务于全区发展大局,为共建工作深入人心、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的砝码。
一是与社区883行动计划相结合,开展老少共建。吴家山街的12个社区是“全市社区883行动计划”的改造对象,“社区883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区关工委要求各社区关工委组织紧紧围绕“883行动计划的”的总体目标,发动青少年群体,广泛宣传“883行动计划”的内容、意义、实施方案和具体步骤,让青少年成为“883行动计划”的宣传员。广泛发动青少年为“883行动计划”出工出力,主动参与社区建设,让青少年成为“883行动计划”的参与者。
二是与农村家园行动计划相结合,开展老少共建。我区属近郊新兴城区,原是国营农场群,大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然以农业为主。2005年全市家园行动计划启动,为我区农村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区关工委要求农场(园区)的“老少共建”活动要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标相结合,要与农村家园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相结合,主动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实现对接,切实发挥了自身作用。慈惠鸦渡石榴红村,径河街的鑫海花城等成为了全市的示范村,“老少共建”活动与“家园行动计划”相得益彰,为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光彩。
三是与建设汉口生态新城相结合,开展老少共建。东西湖是规划中的汉口生态新城,也是全国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我们的老少共建活动注重围绕这一战略展开。各级关工委老同志在“老少共建”活动中,注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帮助青少年知区情、明区况,在行动中潜移默化地向青少年灌输勤俭节约的革命优良传统、灌输循环经济的新观念,帮助青少年树立“生态兴区”,打造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为东西湖加快发展,全力建设汉口生态新城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东西湖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影响深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活跃在三个文明建设主战场的离退休老同志门,用辛勤的劳动和优良的品德,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典型,为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平台,使我们的关工委工作从城市延伸到农村,从单纯的活动延伸到三个文明的主战场,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