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慈惠街道办事处位于东西湖区东南部,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原是一个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国营农场,常住人口1.4万人。
这里是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武汉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近年,在区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在街工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街关工委组织注重整合资源,打造平台,以老携幼,大力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为办事处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实力慈惠”“和谐慈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强化意识,加强领导,为共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青少年工作是关系未来,关系祖国发展的基础工作,而“老少共建”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实践“三个代表”,发挥老同志独特优势,沟通老少联系,营造良好青少年育人环境的有效措施,是街道关工委近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市、区关工委工作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注重强化了三个方面的意识:第一是强化了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和保护青少年是街道工委、办事处义不容辞的责任意识;第二是强化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促进社会稳定工作的大局意识;第三是强化了结对共建,解决青少年各种问题、矛盾是贯彻党的宗旨,实践“三个代表”的服务意识。
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我们的共建工作逐步启动。根据慈惠街工委统一部署,街道、9个社区两级组织均成立了关工委。针对“老少共建”活动,街关工委组建了创建工作专班,选派年富力强的青年干事配合离退休老干部的处理日常工作。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和下属单位全力配合,确保共建工作不流于形式。街关工委在加强老少结对共建,定期研究青少年突出问题和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将每个社区的共建工作目标分解细化,落实了工作分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齐心协力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老少共建工作稳步实施
一是整合共建活动队伍。慈惠办事处有很好的老同志优势,辖区有不少赋闲在家的老军人、老党员、老干部、老农业专家、老教师等,街关工委注重发现、挖掘和带动这些有学识、有经验、有专长的老同志,不断充实到“五老”工作队伍中。为了动态掌握老同志的情况,街关工委组织专班排查社区老少人数,人员分布等基本数据,建立健全了“金晖”老年人才库,通过老年学校掌握各社区现有的舞蹈队、健身队、腰鼓队等资源情况,定期组织老同志与辖区青少年一道参与各类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在老同志的积极参与下,街道结对共建工作全面开始启动。
二是整合共建活动阵地。阵地是共建活动的基础和平台,没有完善的阵地建设,老少共建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持。老少共建活动中,街道工委、办事处大力支持、街关工委多方筹措,确保了老少共建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下属学校和企业单位的支持,做到活动场所设施共享共用,整合了各种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资金的筹措上,街道坚持“政府投一点、社会筹一点、集体出一点、共建帮一点”的工作原则,筹措资金30余万元,在九个社区建立了可供老同志和青少年共同活动的场所,如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备电视机、电脑、打印机、宽带上网服务等设施。部分社区发动群众在辖区内修建文化休闲小广场,广场上配置了全民健身器材,为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街关工委还积极与辖区的四所中小学校和一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取得联系,争取学校的支持,将学校的科教和文体场所对外开放,实现五所学校资源共享共用,优势互补,这些举措为“老少共建”提供了扎实的硬件支撑。
三是整合共建活动载体。以各类活动载体为依托,大力开展社区青少年活动,共创共建。一是青少年服务活动进社区,按照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原则,整合梳理“五老”志愿者行动、法律在线、“青少年维权”,社会环境监督等优质服务项目走进社区,并按照“在精不在多、服务出特色”的工作原则,要求各社区关工委组织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特色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内容,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一助一”、“多助一”、医疗咨询、治安巡逻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在社区积极开展。二是青少年文体活动进社区。街关工委联合办事处团委、文化站成功举办了5届文化节,文化节以社区为阵地,节目自编自导自演,形式不拘一格。近两年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开展卡拉ok歌手赛,篝火晚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每年均有以老同志和青少年为主的数千名群众参与其中,在辖区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三、突出特色,创新内容,不断提升老少共建工作水平
在老少共建文明社区活动中,街道工委要求活动不能流于形式.街关工委注重突出特色,将共建活动与“家园建设行动”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共建活动,让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让青年农民成为懂科技、有文化、讲礼貌、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社区成为环境干净整洁,社会风气良好,邻里互帮互助的文明新社区。
一是主题教育进社区,共树道德新风。街关工委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三抓(抓老同志、抓青少年群体、抓活动载体)、三进(进社区,进村队,进学校),充分利用重要节庆和纪念日,对青少年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生态意识进社区,营造良好环境。以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为重点开展共建,着力把社区建设成环保型、节约型新社区。围绕街工委、办事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中心目标,街关工委在“老少共建”活动中,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思想教育、庭院生态意识教育和节能知识普及教育等。帮助青少年设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投资意识,让“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同样体现在青少年群体中。
三是科普知识进社区,拓宽致富之路。街关工委“老少共建”注重把共建活动和办实事结合起来,增强了创建活动的吸引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以帮助青年农民增收致富为落脚点开展共建。围绕街工委“打造市民休闲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平台”这一理念,在青年农民中广泛宣传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相结合的增收模式。通过外出实地参观和收看电教片等文化活动,向青年农民推广“三高三省”和有机蔬菜等科技高效的种植模式,通过推广“认养一分地,当回农庄主”主题活动和发展旅游业帮助青年农民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明晰致富渠道。这些举措的推行,使农民的增收模式由以往单一的蔬菜种植收入演变为七种途径增收:即蔬菜种植增收,认养菜地增收,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增收,住宿增收,餐饮增收,鲜果采摘增收,保洁保安劳务增收等。第一户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农民青年黄青林一年内已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获得旅游收入5万多元。
四是帮扶活动进社区,共和谐环境。街关工委还认真落实区关工委组织的“金晖关爱行动”,联合教育科、工会等部门筹备成立了“贫困生救助基金会”,该协会成为贫困学生的福音。2年多来,协会共筹集到救助资金30多万元,每年资助20—30名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
自东西湖区慈惠街关工委开展“老少共建”和谐社区活动以来,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孩子们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得到不断加强。“老少共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也增强了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全力构建“和谐慈惠”和“实力慈惠”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