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团市委、市青教办《关于开展全市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4月12日我们立即召开了有各街乡镇团委负责人、青教干事参加的专题工作会,传达市里会议精神,部署安排调研工作。4月13日至4月19日,各地团委、青教、文化、教育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专班,按照时间从快、调查从实的原则,对辖区内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全面调查摸底,填报调查表格,撰写分析材料。4月20日,我们把各地上报的调查数据逐一统计汇总,并结合各地的分析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黄陂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建设与管理的调研情况。现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黄陂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青年中心8个(其中,已建1个),社区青少年学校20个(其中,有5所市级示范学校),图书馆9个,公园1个,博物馆2个(其中,已建1个,社区活动中心11个,青少年教育基地23个,广场6个,其它类型(如环保基地、风景名胜区、劳教基地、人文阵地等)31个,总计111个。考虑到此次调查以社会教育活动场所为主,学校就没有纳入调查范围。这些社会教育活动场所运营和管理情况是:
类型项目方面。既有蔡店乡新五师司政旧址、王家河担丘惨案遗址、黄继光纪念馆等一批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又有千年盘龙古城、木兰山、双凤亭等一批历史文化参观遗址;既有武湖生态农业园、谦森岛庄园等一批户外素质拓展场所,又有罗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试点学校、龙潭社区青少年学校等一批道德实践阵地。总之,涵盖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方方面面,形成了富有乡土气有的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格局。
运作机制方面。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少数风景名胜区和私人投资开发的各种科普、休闲场馆以盈利为目的,项目比较丰富,收费较高;第二种各种活动中心、图书馆既要履行教育服务未成年人的职责,同时又要收取较低费用,用于维持其自身的日常经营与运转;第三种是社区青少年学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区公益活动场所,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管理方式方面。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由于有经营收入,加上有财政拨款,管理规范到位,经营方式却比较僵化。私人投资开发的景区、生态农庄,管理先进,经营灵活,深受青少年青睐。但大部分社区活动中心、广场(包括青年中心)缺乏投入,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经费来源方面。包括财政拨款、自收自支、社会投资等途径。从目前情况看,只有区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少数活动场所有财政拨款,大部分场所处于自收自支或无人管理的状况;而依靠社会投入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二、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中心城区相比,远城区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资源整合能力上都有很大差距,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的利用、建设和管理上制约因素较多,存在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是活动场所匮乏。尽管从规模数量上看,基数较大,但分布分散,平摊到全区23万未成年人身上就非常小。像近百万人的黄陂没有一座青少年宫,没有一座较为现代运动场馆,尤其是到偏远农村,社会教育活动阵地更是少之又少,有的还是空白。
二是社会支持不足。未成年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由于当前的中心工作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上,真正形成合力为青少年成才办实事、办好事的氛围还未形成,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重视不够、管理不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资金投入有限。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属于投入大、产出不见形的工程,尤其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而现在的情况是区级财力不强,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很难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未成年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上。
四是组织建设薄弱。未成年社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参与。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更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牵头负责,而现行的模式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力量单薄,不能有效整合。
三、对策与建议
加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阵建设和管理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在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与管理上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着重加强远城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建议上级相关部门出台支持远城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的钢性文件,把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纳入政府目标,逐步缩小城乡未成年人在社会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差距。
二是拓宽思路建设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只要是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参与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既可以是政府出资,也可以是社会个人、团体出资。
三是建议成立未成年人社会教育活动场所的综合性管理机构,把分散的组织集中管理起来,利用和整合各种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