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关注青少年的变化发展,满足青少年的正当需求,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
武昌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青少年教育及权益保护工作,在1979年成立了区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区青教领导小组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两办分管主任担任副组长,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团区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文体局、区劳动局、区工商局等29个单位作为成员单位,其分管领导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全面领导全区的青少年教育工作。
一、基本现状
武昌区青少年教育办公室(设在团区委)是全区青教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的协调、指导、服务和督促工作。区青教办具体负责实施区委、区政府、市青教办有关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指示和区青教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起草和实施全区青少年事业发展计划;指导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满足青少年的正当需求,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全区各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调查研究青少年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经验交流和理论探讨活动;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
(二)、检查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区青教领导小组形成的决议和部署的任务。
(三)、会同教育、司法等部门抓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做好流失生、工读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四)、协同文体、教育、科技等部门抓好辖区内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对青少年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文娱活动的指导。
(五)、配合政法部门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技能培训;做好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转化、帮教工作。
(六)、切实开展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发动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承办接待办理未成年人保护的投诉、查处工作;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
(七)、抓好青少年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负责青教干部和校外辅导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目前,从事青教工作的人员区青教办2人,街道14人,青教辅导员14人,社区青教委员189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混编、兼职现象严重。按照市青教办要求和区编办、人事部门文件精神,区青教办设4人,青教辅导员2人;街道青教干部设1人,青教辅导员3人;各个社区均配备一名社区青教委员。因为各种原因,现区青教办在编在岗2人,在编不在岗2人,青教辅导员无;街道青教办在编在岗4人,在岗不在编10人,且均有兼职现象,最少的兼职2项,最多的达7项,街道青教辅导员平均1人;社区因为人员较少,青教委员兼职相当严重。
(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知识严重缺失。包括区青教办工作人员在内,全区从事青教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对当前青少年出现的问题缺乏敏锐性和应变能力,处理青少年相关事务也陷入模式化、套路化,工作缺乏创新,开展的活动与青少年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青教队伍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区、街青教干部的平均年龄为32.4岁,年龄层偏大。部分干部因为从事青教工作时间过长,对工作产生倦怠情绪,工作热情不高。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理清青教工作运行体系。一是按照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事务的定位,结合青教事业发展的要求和武汉市青教工作的传统,重新明确市区青教办的职能定位,探索建立“定位明确、权责相符、专业运行”的青教工作体系。二是严格执行市区相关文件精神,在编制和人员上配齐区、街、社区三级青教工作队伍,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三是逐步建立青教队伍进入、评价、晋级、退出等工作机制,探索青教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2、提升青教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青教干部是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其对青少年教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程度直接决定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水平和成败。当前,青教干部的专业知识亟待提高,工作方法也需创新。要加大青教干部的专业培训力度,加强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3、建立社会工作者介入制度。街道社区存在大量庞杂的青少年事务,部分工作专业性要求较高,仅凭借现在的街道社区青教干部的力量,许多工作将无法落实。因此,要引入社会工作者参与机制,建立或聘请各类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团队,逐步实现“专业人士提供专业服务”的工作格局。
4、加强青教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及解决。当前,困扰青教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把调查研究作为青教的重点工作来抓。建议组建青教工作专家咨询顾问队伍,逐步建立青教工作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常规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