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当前农村团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蔡甸区 更新时间:2006-08-0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特别是减免农业税后,为农村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也带给农民这个群体的深刻变化。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逐年增多,原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这些都给农村团的组织建设及日常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农村青年的新特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团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我就我街21个行政村,2个社区团的现状作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外出务工青年的不断增加,农村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团的组织顺应时势,工作方法上做了一些调整和新尝试,但还没有完全适应今天的新农村。

1、村级团组织全而不健。从表面上看,我街2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都配备的专(兼)职团支部书记,村级团组织团建达到了100%,与行政区划,党组织设置一一对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团的工作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团支部长期以来存在工作滞后,甚至面临瘫痪的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团支部书记兼职太多,特别是农村村级编制从紧后,全街21个行政村仅有3个村的团支部书记身兼民兵连长一职,其他村的团支部书记少则身兼三职,多则身兼五、六职,这使他们力不从心无法专心做好团的工作。二是村级团干队伍年龄偏大,素质不高后继泛人,由于村级实行海选,一些年轻的干部因资历浅、房头小,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落选。如新团村换届后,新的两委会成员的年龄全部都在40岁左右,因此全街村级团干85%在35岁以上,个别甚至达到40岁,由于年龄过大,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业务不熟、工作不热爱的特点。而优秀的青年不是不能入选两委班子,就是嫌村干部待遇低,不愿干这一行的外出搏击市场。

2、团的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组织软弱涣散。团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多,村级及乡镇单位没有将团的经费列入年度支出预算,团费也难以收取。没有经费来源让本就脆弱的村级团组织无法为农村青年开展活动,提供服务,有的工作甚至根本就不能开展。

3、农村团员青年减少,思想状况堪忧。由于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员骤增,全街长年在外务工人员2800余人,其中80%是青年,占全街青年的半数,同时由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村级团组织的管理又没跟上,导致部分团员的思想和信念发生动摇,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这些都给团的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

4、团的服务功能滞后,载体不多。农村团组织没有很好的把握社会转型、服务对象观念转变的新情况。团员教育管理方式呆板、滞后,在服务上不能及时对团员提供学习帮助、信息咨询,帮助解决就业等高档次的服务,出现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到,团组织要求的青年又不愿意、不配合。在服务的中心上,也仅局限于组织临时性、突击性的志愿者活动如“3·5”学雷锋的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等,没有探索出更多有效的载体和长效工作机制。

二、原因

1、经济发展后,团的工作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思想观念冲击着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信念,对团的认识不够,团组织观念淡薄,不屑加入团组织,即使加入了,对团的事业也漠不关心,出现“青年不入团,入团不爱团,团干难管团”的现象,团支部形同墙上的一块牌;第二农村团干的配备不齐或难符合要求。镇直部门中,因长期不进新人或划归垂直管理,使我街现仅有中学、医院等少数几个团支部;企业也因改制,旧的团支部自动消失,新的支部又一时难以组建而增加工作难度,在村级也因职数的减少而造成兼职,且存在年龄普遍偏大的问题;第三、部分领导不重视,造成团的工作难度。主要表现在团干选拔不重视,活动不支持,安排兼职多,经费不预算,工作无要求,造成部分团干“有心无力”“徒劳无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最后对团的工作干脆敷衍了事。

2、自身工作不到位,最终影响全局(主观原因)。其主要表现在:第一、服务能力不足,由于团干自身的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做到“三个服务”即服务中心、服务青年、服务社会,从而减少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号召力。第二、组织主体滞后,我们主体是团员,而不是团干,但在许多活动中都只有团干,而缺乏一般团员的身影。第三、运行机制僵化,当前团组织的组建方式不便于流动团员的管理,造成“有组织无团员、有团员无组织”的现象。第四、系统终端失灵,许多团的政策、精神,往到由上而下,到团支部就结束了,而并没有真正传达到每一个团员,没有落到实处。

三、思考与建议

1、夯实一个组织基础。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团的基层工作环境,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团的建设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要扎实做到有“党”就有“团”,充分发挥好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同时积极将优秀的村组年青团干作为培养对象,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知名度。大力推荐他们使之在村两委会换届中,能入选村两委会,优化全街村级团干年龄和文化素质结构。

2、确定一个组织目标。这个目标要充分体现经济建设和当代广大团员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即更好的做到服务中心、服务青年、服务社会。

3、争取一个政策环境。要将团各项的工作纳入党建工作之中,作为党建的考核内容,切实让各级党组织重视团的工作,争取政策、争取领导,使各单位有领导关心团的工作,指导团的工作,同时在社会上营造起关心青年、关爱人才、关注团的事业的良好氛围。

4、创造一个工作机制。为加强对松散瘫痪团组织的管理,就必须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年初有目标,年终有考核。最好能签订目标责任状,使团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一是组织设置规范化,即各村必须有团支部。二是制度建设规范化,突出抓好“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团籍管理工作,杜绝“档案随身带”现象,推进档案进村进社区的尝试,最大限度地减少团员流失;三是工作考核规范化,实行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双重考核,做到定好目标,签好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5、优化一个组织设置。当前农村团员青年活动性大,村级团组织团员减少,出现“有组织无团员”,而小型作坊企业,又出现少数团员找不到家,出现“有团员无组织”的情况,因此在团组织的设置上要突出旧传统,发展新的团建模式。一是推行产业行业建团,根据农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养殖、种植等产业,建立农村产业联合团支部,年对我街出现的印刷、塑料两大行业,成立行业联合团支部为广大青年团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二是建立综合团支部,针对现在基层各部门青年团员的情况,可以融合多个部门建立一个大支部。如可以建立财贸团支部,使零散的团员青年有团组织管理,即使部门人事变动,而团组织仍然存在。

6、提高一个能力,即服务能力。一是要提高服务中心的能力,团的工作也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时刻将团的工作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时刻为经济发展服务;二是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首先要将服务对象确立为全体青年,而不能局限于团员,其次要把屋时代特色,对团员青年的培训和各项活动,要迎合新时期年青人的爱好要求,多开展基本技术和就业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就业。三是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团组织,认识团组织,努力将团组织建立成一个向心型的组织。

总的来讲,农村团建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在今天复杂的社会形势下我们更应加强对团员的教育和引导,创新团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团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蔡甸区军山街团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