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爱心助成长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6-08-22

团区委吴天祥小组于2003年开始,在武昌地区范围内实施“爱心助学计划”,广泛开展了“情系贫困学生,资助希望之星”活动。

团区委吴天祥小组针对下岗职工子女失辍学问题,在全市率先募集成立了20万元的“武昌地区青少年成才教育基金”,先后为就学困难的青少年补贴资助学费达2000人次。

20033月,团区委在洪山广场举行了“武昌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接力行动”启动仪式,组织武昌地区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全区13条街道进行了结对,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湖北大学等地区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将依据社区的需求,定期在社区内开展义务家教、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同时,团区委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了14个“心星学校”(意喻用爱心去培育未来的新星),为下岗职工子女提供英语口语、作文指导、特长培养等多种志愿服务。

2004125,团区委承办的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仪式在水果湖街东亭社区隆重举行,仪式上区政府巡视员吴天祥同志被授予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总辅导员,武昌区政协委员、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编辑罗炳阳等20位老同志被聘为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辅导员和志愿监督员,他们将定期在社区里为农村未成年人、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流动儿童、失足少年等弱势未成年人群体给予关心、帮助。新河地区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吸纳地区17个大单位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和34名失学儿童签订了“一助一”结对协议书。区关工委老领导、青教干部和区工读学校的失足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兼听则明的耳朵,一双会走正路的腿,一双勤劳朴实的手,一颗善良的心”等“五个一”系列教育,引起较大反响。私营企业醉江月酒楼被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深深感染,他们不仅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成立团支部,还组建了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每年一万元的扶贫助学基金,长期帮助10余名下岗特困户子女。

2005521,水果湖街“爱心助成长”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在东亭社区正式启动。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大学生代表向全体大学生志愿者发出“参与志愿服务,构建和谐社区”的倡议,学院15名大学生志愿者与东亭社区15名特困生结成“一帮一”爱心义务家教对子,他们将定期为结对特困学生义务补习功课,并在社区经常性地开展“假日”、“宣讲”、“护苗”、“监查”、“关爱”等项目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武昌,随便问哪一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如果你的学习或生活有困难怎么办”,80%的学生会很肯定地告诉你:“找‘心星学校’呗”。 “心星学校”是共青团武昌区委为了帮助弱势青少年,利用“吴天祥小组”的人文力量,依托社区建立的青少年扶助机构,是爱心助成长的组成部分。

在“心星学校”里,有武汉大学、中南财大、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做爱心家教,义务为贫困家庭的子女补习英语、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等文化课程,用青春和爱心回报社会;有城管局、建设局、国税分局、公安分局等区属单位的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学生奔走,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孩子能顺利成长提供帮助。在这个由无数青年志愿者的爱心和善念构建的“心星学校”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小梦(化名)是一个刚满9岁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分手了,母亲改嫁,父亲不知所踪。小梦寄居在外婆家里,由于户口不在这里,无法就近入学。团区委知道小梦的情况后,通过“心星学校”联系上了一个志愿者老师,老师满口答应:“行,我来教他。”在精心准备了一套详细的教案后,老师亲自上门把小梦接到自己家中,给他上了人生的第一课。从未接受过管教的小梦一开始很不习惯,老师以无私的爱和包容的心温暖着小梦。一段时间后,小梦变得温顺了,学习也自觉了。

经团区委“吴天祥小组”的努力,有关部门准备将他的户口迁到他外婆的所住地,民主路小学也表示愿意接纳小梦入学,直接进入二年级学习。听到这消息后,小家伙的脸上好几天都挂着幸福的笑容。他天天缠着老师:“您考考我吧!”老师给小梦报拼音听写,他埋头“沙沙”地写,最后得了一个100分,小家伙得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