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全区青少年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家长放心的暑假,区教育局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在暑期期间,安排十余所中小学校千余台电脑,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计算机教室,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安全、健康的暑期“绿色信息通道”,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第一组织上有保障。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各校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和计算机老师组成的活动专班,专门负责“绿色网吧”的对外开放安排、网络系统的维护工作,制订了工作职责、分工等制度。同时鼓励值班教师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正确的应用网络。第二是制度上有规范。凡到校参加活动的学生,上网前都要登记个人信息,并阅读《上网守则》,学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由值班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指导学生要正确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第三时间上有保证。各校在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开放计算机教室,为学生暑期网上冲浪提供方便,由于硬件基础设施过硬,教室环境优雅,一开放便吸引了不少学生。为了满足更多的学生需求,有的学校还采用分年级、分时段、分层次、分内容的办法进行同步管理,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第四是内容上有整合。许多学生都渴望有更多的网上经历,因为网络本身就融注、渗透了大量的学科知识,并且更生动、更具体,容量也很大。值班辅导老师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解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布置一点网络作业,不仅是对课余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更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实践。如:低年级的学生们在那里练习一些打字、电脑绘画、制作电子文档、学会上网等基础技能;高年级的学生在那里搜索学习资料、看看新闻、实事话题等;更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练习做flash、编程等,补充课内知识的不足。第五是监督上有力度。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安全、文明上网,各校积极向学生推荐健康向上、怡情益智、丰富多彩的网上站点,推荐一批适合青少年上网的绿色网页,丰富、美化、优化网上信息资源,对不健康网络,采用过滤、屏蔽等方式监督管理。首先,学校对每台计算机都安装了防黄软件及有效的杀毒工具,并设置用户限制学生的权限,使学生所上的网站都在安全范围之内;其次值班的辅导教师利用媒体网络教室,随时监视学生所游览之内容,以防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为学生暑期生活开辟一条“绿色信息通道”,并保证绿色、安全、健康。教育局暑期活动专班不定期对开放计算机教室的学校进行抽查,保证各校免费开放“绿色网吧”活动落实到位。
区各校开放“绿色网吧”以来,受到了辖区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如家住武昌督府堤社区的曾女士过去不得不陪着读初中的儿子去上网吧,自从他们家附近的中华路小学开放了计算机教室,曾女士就十分放心的去上班了,而她的儿子则可以每天到学校网上冲浪,并有老师辅导;每天在省实验中学上网的学生徐斯玮,新学年就要来这里上高一,他上网主要是浏览奥赛数学论坛,在里面和一些奥赛高手讨论难题……诸如此类的例子,在《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都有相关报道。区教育局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活动原则,明确职责,落实相关制度,精心构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办好“绿色网吧”,使暑期活动取得令社会、师生、家长满意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