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荣为荣,以耻为耻,本是十分自然的事。古人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然而,近年来,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的荣辱观出现了扭曲,把本以为荣的东西当成不可取的,把本以为可耻的东西当成值得炫耀的,比如有人把投机取巧、捞取不当名利,当成是有本事;把一掷千金铺张浪费,当成是“有现代意识”。诸如此类,都可以说是荣辱观混淆和扭曲的表现。强调以荣为荣、以耻为耻,就是要把一些人心目中一度扭曲了的东西纠正过来,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以保持与当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使我们所要实现的小康社会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小康,更是精神生活上的小康,道德生活上的小康。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从学会做人做起,学会做事,成就伟业。而教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 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应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学会做人,责无旁贷,因为青少年儿童也是这次“八荣八耻”教育的重点,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们要把“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融入到青少年儿童的日常教育中,引导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记得一次上作文课,习作的题目是《我最佩服的人》。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佩服的人是谁,一个学生说:“我佩服我妈,她很会赚钱,她卖一次矿就有几十万。”孩子们这时都露出羡慕的神色,“用勤劳致富,令人佩服。”又有一个学生说:“我佩服电脑黑客,他可以任意攻击各个网站,他的本事了不起!”这时其余的孩子开始窃窃私语,小声笑起来,这笑声里没有一点对同学发言的批评,而是有一种助长的意思。我心里很生气,可是怎么教育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呢?抬头看到班里墙报的内容“知荣辱,学做人。”我想孩子们的世界观里还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以八荣八耻做为契机教育他们,是一个好办法。除了教育孩子们以外,教师还要做到为人师表。“这是老师说的”,“老师要我们这样”,“老师不准我们这样”。在少年儿童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广大青少年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下讲台却对各种不正之风熟视无睹甚至迎合追逐。
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八荣八耻,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有德,什么是无德,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让我们怀着歉疚的心向良知忏悔,淡忘了的,去重温;动摇了的,去坚定;丢失了的,去寻找;坚持着的,去传承。借着胡书记送来的这场春风,我也该载着孩子们扬帆起航了,在航线的尽头,那儿开满了光荣和爱心之花,那儿会有绿色的希望。在那里,我愿化身彩蝶,和孩子们在花海中玩耍;在那里,每个人都会牢记八荣八耻,守护着那些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