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武昌区青年志愿者活动调研报告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6-09-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志愿者行动,拓展志愿者服务领域,保持志愿者行动的生机和活力,是摆在共青团组织面前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近年来,共青团武昌区委在区委的领导及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始终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宗旨,通过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开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将教育青年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了“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工作品牌,充分展现了新一代武昌青年的卓越才华和高尚情怀,为武昌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武昌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历程

武昌区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由来以久,我区共青团组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便组织团员青年以“青年突击队”的形式,经常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出现在武昌的各个窗口地带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到90年代初,团区委便逐步将这些小队正式统一贯名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形成了固定的人员和活动模式,于每年五四期间进行考核,表彰。1995年以后,武昌掀起了学习吴天祥同志的高潮,各单位、学校也纷纷组建了吴天祥小组,团区委也顺应形势要求,将武昌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改名为“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通过街道团工委的辖区管理职能加强了对“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所、站、组的四级网络建设,形成了武昌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特色。200135日,团市委在武昌首义广场举行“武汉市青年志愿者注册服务”启动仪式,团区委在积极承办团市委活动的同时,主动向团市委请示提出:武昌青年志愿者活动要突出“学习吴天祥,为吴天祥分忧,为奉献者奉献”的主题,正式将我区青年志愿者活动贯名为“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活动,并于200135日启动仪式当天,向全区首批30余支“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授旗。现在,我区建有14个街道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拥有环保、扶贫、助学等140余个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注册青年志愿者达到2万余人。在多年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我区先后有三角路中学“方俊明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紫阳房管所“三包三免”服务队被评为湖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首义路街被命名为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双拥服务示范基地, 紫阳房管所水电维修工陈政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武昌交通大队民警熊志军被评为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武昌区水务局排水管理所疏涝工吕泉被评为第三届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二、武昌区“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活动开展情况

一是围绕扶助社会弱势群体,大力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近年来,我区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在全区率先接下了吴天祥常年照顾的“穷亲戚”76户,提供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的同时,还帮他们找门路、摸信息走致富之路。区房地公司紫阳房管所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和来北斗结对后,不仅为来北斗实行“三包三免”,送煤、米、油,而且帮他免费维修房屋,资助他做生意,使他逐步脱贫。三角路中学“方俊明小组”的青年志愿者们常年照顾救人致残的英雄方俊明,学生毕业了一茬又一茬,但“方俊明小组”的成员却越来越多,被传为佳话。首义地区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吸纳地区10个大单位志愿者包下了街敬老院的18位孤老,并制定了“五必访”制度,即节假日必访,天气骤冷热必访,生病必访,有困难时必访,生日必访。在近几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团区委动员全区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开展“除夕夜关爱孤老、孤残行动”活动,并组织醉江月饮食有限公司、宜家装饰建材公司等民营企业的青年志愿者们来到中南路街、紫阳街、白沙洲街等街道辖区百余户孤寡老人、特困残疾人家中,为他们送去了丰盛的年夜饭;各街道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除夕之夜为老人们送去了慰问品,和老人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陪伴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是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团区委遵循“群众所求,志愿者所能”的原则,重点推进了“一个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联系一个下岗特困户”计划和“百名私营企业家联系百名下岗青工”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公安分局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开展“扶助辖区一百个生活特困户”活动,协调劳动、工商、税务部门及用工单位,为特困户求职、安置就业服务。目前,落实扶贫帮困措施的有82户,其中68户已基本脱贫。青年志愿者吴天祥小组还注重突出经济援助和智力扶贫相结合,协调帮助下岗特困户参与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再就业,由团区委牵线,仅到友芝友下岗青工创业奶站当送奶工的就有245名下岗青工。围绕全区开展创建 883社区计划”活动,团区委组织各类青年志愿服务集体多次来到水果湖街、首义路街、中南路街等街道社区开展大型“清洁武汉、美化家园”的环境创新活动,很好地推动了我区社区建设。

三是围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大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近年来,团区委针对下岗职工子女失辍学问题,实施“爱心助学计划”,在全市率先募集成立了20万元的“武昌地区青少年成才教育基金”,先后为就学困难的青少年补贴资助学费达500人次。自20033月,团区委在洪山广场举行了“武昌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服务接力行动”启动仪式,活动组织了武昌地区的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与我区30余个社区进行结对,大学生志愿者将依据社区的需求定期在社区内开展义务家教、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同时,团区委依托社区居委会建立了14个“心星学校”(意喻用爱心去培育未来的新星),为下岗职工子女提供英语口语、作文指导、特长培养等多种志愿服务。2004125日,团区委承办的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启动仪式在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社区隆重举行,仪式上区政府巡视员吴天祥同志被授予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总辅导员,武昌区政协委员、湖北省科技出版社编辑罗炳阳等20位老同志被聘为湖北省“爱心助成长”志愿辅导员和志愿监督员,他们将定期在社区里为农村未成年人、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孤残儿童、流动儿童、失足少年等弱势未成年人群体给予关心、帮助。新河地区吴天祥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吸纳地区17个大单位300多名青年志愿者,和34名失学儿童签定了“一助一”结对协议书。区关工委老领导、青教干部和区工读学校的失足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双兼听则明的耳朵,一双会走正路的腿,一双勤劳朴实的手,一颗善良的心”等“五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引起较大反响。

三、武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做法

一是规范队伍,强化管理。目前,我区凝聚各类服务项目的注册青年志愿者2万余人,青年志愿者活动实行了注册登记制度,注册志愿者的姓名、年龄、单位、文化程度、专业水准、联系方式等相关资料全部登记在册。同时,团区委还积极争取区委将青年志愿者活动纳入区委对各单位党群目标年度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督促各单位重视、支持、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

二是整合资源,强化服务。近年来,我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一方面依托各直属单位的团组织组建,以“为失学儿童捧出一颗爱心,为孤寡老人送去一缕亲情,为特困户奉献一片诚心,为残疾人倾注一份真情”为主题,深入开展“一助一”尊老、助学、助残、帮困行动,强化服务意识,将服务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另一方面,我们还充分整合地区资源,将地区青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地区大单位、民营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组建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与我区困难弱势群体结成服务对子1000余对,初步形成了管理制度化、活动多样化的良好格局。如我们组织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千余名青年志愿者与我区三百余名特困家庭青少年学生结成爱心家教的服务对子,很好地推动了我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

三是宣传倡导,强化培训。为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正面引导,团区委努力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青年志愿者典型来鼓舞和激励青年。团区委每年都要对青年志愿者活动进行一次考核,并评选出“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和“杰出、优秀青年志愿者”。几年来,团区委还依托定期举办的武昌区军营团训班,依托青年志愿者技能培训基地、职业学校等阵地培训青年志愿者近5000人,使我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四、武昌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我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青年志愿者队伍不稳定,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一方面,随着企业的改组,改制和党政单位的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一些原有的志愿者队伍产生冲击;另一方面,部分单位侧重经济建设,放松精神文明建设,对志愿者活动支持关心程度不够。

二是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有待改进。现有的青年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在管理体制上需进一步完善,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的情况信息反馈渠道也不十分畅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青年志愿者们的积极性。

三是青年志愿者素质有待提高。部分青年参加志愿者活动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决心,参加活动持续性不够。

今年,我们将在青年志愿者的注册、管理、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在工作中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在管理上,今年将继续加大志愿者注册力度,对现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进行规范管理,跟踪志愿者活动动向,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工作。在规范青年志愿者的义务同时还要明确青年志愿者的权利,鼓励青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二是在活动组织上,注重节假日和平时相结合,一方面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造势,另一方面以注册证,反馈表等形式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平时活动的调查和了解。

三是在队伍建设上,采取依托单位建设和面向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每个青年的各方面特长,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群体。力求做到“党有召唤,团有行动”。

四是在活动项目设计上,要立足我区实际情况,始终贴近群众需求,紧紧围绕扶贫帮困、帮孤助残、青少年教育、技能学习、社区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设计服务活动,确实让居民群众得到青年志愿服务的实惠。

五是在激励机制上,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的激励机制,使“受益者成为志愿者,志愿者成为受益者”。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青年志愿者表彰奖励制度,使我区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保持不竭的动力。

 

 

 

执笔: 程丽琴  团区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