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真切地感受、了解“代耕农”的生产、生活状况,学校组了一个“体验农民生活小组”。我们顶着烈日走到田间地头,走进他们的“别墅”:油毛毡、石棉瓦、竹子搭建而成,矮矮地淹没在庄稼地里,而就是这种冬冷夏热、表面蓝瓦白房,里面一贫如洗房子,却是他们最安全的避风港。我们走访了铁场四个自然村的代耕农,实地考察了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去调查的那些天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在烈日下忙碌的我们常常汗流浃背,但是从没觉得辛苦,只是每次看见那些“广西老乡”,心便沉甸甸的。我惊讶于他们住在“别墅”里的淡然,痛心于他们遭受洪水灾害时的无奈。当他们向我们诉说起他们的孩子考上好的学校却没钱读,看着那些渴望被关注的无助眼神时,我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多么有限,有限到了连最起码的呼吁都做不到。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靠天吃饭的他们,能多得到些老天的眷顾,少下几场暴雨,遭灾时能获得些保命钱,至于喝水要去村里用桶拉,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苛求。
“有一种生活,你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才明白其中的快乐,只有拥有过,你才知道其中的纯粹。”铁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的窗口,仅1天的下乡生活,似源源不断灌输养料的活藤,让我去不断收获成长。这种经历所折射出来的光芒给我的人生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回来这么多天,我常常自问:为什么时光如此匆匆?可是我知道,这1天的时间,我无愧于自愿者这个名字,无愧于报名志愿者时内心深处的无名感动。尽管我只是沧海一粟,但汇聚的精神、凝聚的力量,终将化为海洋。
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还很长,农村需要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志学子加入“服务新农村建设行列”,哪怕你只是萤火之光,只要我们凝聚力量,它终究会成为“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