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硚口区长丰街团工委对失地青年再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硚口区 更新时间:2006-10-11

  随着长丰街(原长丰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征用,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中相当一部分出现了就业困难,收入减少,生活下降的情况。失地农民中有近一半的是青年人,他们生活状态怎么样,如何有效促进失地青年再就业,近期长丰街团工委对全街失地青年进行了调查。

    一、失地青年的基本情况

    全街现有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我街失地农民的出现始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失地青年随之不断增加。全镇13个村不同程度经历了征地,征地面积约1.7万亩,失地农民近万人,其中35岁以下人员有近5000人,男性占49%,女性占51%,初中文化占36%,高中文化占47%,专科及以上文化占17%

    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失地青年的生活都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也有少部分失地青年不善于使用征地款,将征地款盲目用于盖房子,追求享受,而且失去土地后又没有相对稳定职业,没有正常收入,坐吃山空,时间一长,生活状况有所下降,多数失地青年对自己将来的养老有所担忧。

    二、失地青年就业状况

    从调查中了解到,失地青年比35岁以上人员就业状况要好,绝大部分失地青年已就业和自谋出路,但相当一部分人处于不充分就业状况,如季节性、阶段性就业,外出打工断断续续等,从事一些简单劳动,工资性收入较低,在已就业的失地青年中,在本区内工作的约占54%,在武汉市区工作的约占38%,在武汉周边地区工作的约占8%

失地青年就业方式主要有:一是在土地被征用后被安排工作,成为企业职工,约占失地青年的12%;二是在本村办企业或工业园区内企业就业,约占失地青年的29%;三是从事服务行业的约占32%,主要是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四是开办小商店,做一些小生意,以居住区、企业较集中的地区较为普遍。这种就业模式既方便,又灵活,促进了一部分人就业。

    三、失地青年再就业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1、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部分失地青年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

    2、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吸纳本地区失地青年人员不多。我街经济相对发达,但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多,企业数量与失地青年在企业工作的比例不成正比。

    3、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失地青年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打工者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失地青年文化程度较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四、街团工委促进失地青年再就业的主要做法

    失地青年是团员青年大家庭的成员,家庭成员出现了困难,街团工委时刻关注、关心着他们,体现团组织的温暖。

    1、与区、街劳动部门密切合作,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在两者之间及时传递就业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搜寻就业信息,牵线搭桥,帮助失地青年就业。在街劳动部门和团委的关心帮助下,已有40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就业岗位。

    2、与区、街劳动部门合作,组织失地青年参加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的专业有美容美发、计算机应用、家政服务等,对他们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定期开展失地青年生活状况调查,与他们谈心,交流思想,及时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失地青年再就业向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促进失地青年再就业的建议

    促进失地青年再就业,是失地青年最基本的需求,是解决他们基本生活的根本保证,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主要方面,不断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1、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失地青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要加快市场建设,吸收更多的失地青年从事二、三产业。

    2、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青年的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定期开展形成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失地青年的就业竞争力,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意向培训,做到培训一批,掌握技能一批,做到有意向培训,区别个人自身素质和特点,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3、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青年,并建立使用失地青年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青年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