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关于促进特殊青年就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四)

来源:硚口区 更新时间:2006-10-13

三、几点建议

1、抓培训,提高特殊青年就业技能。我区特殊青年人群中,有56.8%的特殊青年毕业后没有受过业余教育或职业技术培训;有36%的特殊青年表示面对就业压力,最好的求职途径是加强学习增加就业资本。目前,我区劳动部门已开通了“绿色就业通道”,制订了完善的就业培训、上岗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系列的政策制度。要积极向特殊青年宣传现有的培训政策,提供培训信息,组织特殊青年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注重培训与市场的结合、培训与就业的结合,兴办或与劳动部门联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切实有效地提升青年劳动者的素质。此外,还可整合现有的社会各方资源,积极开拓培训基地,为失业或即将就业的特殊青年提供职业见习培训的机会。

2、抓导向,转变青年的就业观念。针对不同的特殊青年群体,要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帮助特殊青年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开阔思路,打破陈旧观念,正确看待下岗、失业和再就业。要切实加强对特殊青年的正确的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他们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树立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职业指导师的指导,为特殊青年分析就业形势,帮助其掌握求职方法,确定择业方向,建立健全正确的职业观。此外,促进会要尽快培养选树一批特殊青年就业典型,就业典型的现身说法,将吸引特殊青年自愿接受促进会对他们的就业帮助,这将是对全区特殊青年的一剂“强心针”,此举将会解决促进会 “有岗无人”的现象。

3、抓服务,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在关注特殊青年就业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特殊青年的成长。一些刚离开牢门即面对失业这一人生道路上重大挫折的青年,心理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些曾经为国家军队奉献过青春的青年,失业带来的失落和窘迫更是不言而喻。促进会要发挥会员单位优势,以教育局、“百忧解”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为平台,建立特殊青年心理咨询辅导站,聘请职业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对特殊青年和他们的家长提供心理咨询、职业指导等专业服务,关心失业青年的生存状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通过就业心理咨询,倾听他们的呼声,用“人情化”的沟通,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重建生活的信心。

4、抓信息,建立青年就业信息网络。青年就业是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予关注和重视,尤其是特殊青年,信息渠道较窄,就业难度较大。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青年的择业渠道较为单一,29%的青年通过亲友介绍就业。要积极向有需求的企业推荐特殊青年,通过真诚的沟通换取企业对促进会的信任,只有得到了企业对促进会的信任,企业才会信任促进会所推荐的青年,才有信心将一些薪水高、条件好的岗位提供给特殊青年,让特殊青年有更好的就业空间,以此更好地吸引特殊青年积极就业。要制定消除存在身份歧视的政策,加强劳动监察力度。要有效地阻止以最低工资线的标准支付特殊青年工资收入的做法,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清退已通过试用期的特殊青年,以保护特殊青年的就业权利。要对安置特殊青年的企业实施多面“保障伞”,消除企业安置顾虑。一是要扩大就业信息范围,在推荐两劳释解青年时,尽量避免“扎堆”推荐。二是对已就业的两劳释解青年所在的社区综治主任、综治特派员、片警将形成帮教小组,适时进行跟踪管理。三是尽快出台对已安置特殊青年企业的优惠政策及物质奖励办法。

5、抓认识,建立规范长效的工作脉络。共青团作为牵头部门,行使的是统筹协调服务工作。一是建议成员单位加强工作领导,统一认识。按照硚青促会[2006]3号文件精神,明确责任,各负其责,按照责任分工,自主地开展工作,将促进会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到相应部室的目标管理中,并将工作情况、工作进度及时反馈到促进会。二是建议各街道能够将青年就业促进会的工作移交至街劳服所主抓,直接受区劳动局就业办领导,街综治办、团工委积极配合,形成合力,把抓好特殊青年就业安置工作落到实处,帮助特殊青年更好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