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新洲区社会公益之星--区福利配送中心负责人蔡文志

来源:新洲区 更新时间:2006-10-24

开拓创新       奉献社会

——记武汉市新洲区福利配送中心生产基地负责人蔡文志

 

伴随着湖北省对农村五保供养“福星工程”建设的整体推进,新洲区“福星之光”品牌远近闻名,品牌的核心内容是全区20所福利院的大宗生活物资配送及访贫慰问物资的采购及加工。全区3705位五保对象每天的柴米油面和每年春节万余份“五个五”物资的精心准备是民政系统的重大要务,也离不开新洲区福利生产配送中心的生产基地负责人蔡文志的开拓创新、无私奉献。

蔡文志出身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尽了贫困的折磨,成年以后,他曾暗暗发誓:我喝过最苦的水,最懂得苦的滋味,如果自己有了钱,对有急有难的人,决不袖手旁观。

2000年,21岁的他由旧街粮贸公司副经理的职位上下岗,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他失岗不失业,用原公司改制后处理的设备,自创了旧街精米厂并先后吸收接纳了12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精米厂工作,强管理、抓质量、求效益,经过5年的打拼,他的精米厂在全区行业中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位居前列。2005年,经有关部门考察论证,他的精米厂因供货及时、质量过硬而被确定为新洲区福利生产配送中心的粮食加工基地。

2005年春节前,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区民政局要对全区所有的五保户、特困户进行访贫问苦,每户慰问物资是5斤鱼、5斤肉、5斤蛋、5斤油和50斤大米,涉及户数11000户,需准备的物资达55000份,时间紧、任务重,特别是慰问物资数量和质量十分敏感,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他用自身的品质和党性原则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社会反响良好,他创造的“福星工程物资品牌,走出了新洲,叫响了武汉。

他不仅在生产和经营上是位好手,他更对弱者有慈善之心。陶志喜,全家5人,2001年因企业改制,一夜之间夫妻双下岗,使陶家生活一度陷入窘境,他了解情况后,亲自上门将其夫妻俩接纳到自己的精米厂上班,陶志喜发自肺腑地说:是蔡文志使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给了我生活的信心。旧街村王耀伢,孤老,52岁,神经病,长年在外疯癫,蔡文志将他收留诊治,并安排专人照料其饮食起居,97年至98年,两年间共承担其医疗费、生活费1.8万余元,直至为其送终。此举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王又传、喻荣华两位年过6旬居无定所的老人,从97年起,就被蔡文志同志收留在米厂居住并承担其生活费;新集村83岁的陈至根,38岁的徐中慧,均双目失明,从2004年起,蔡文志先后捐送大米2千斤、食油180斤,每逢春节,又上门看望,并送去过年费200元。蔡文志还热心支持公益事业,曾先后向区慈善会捐款8千元,向旧街街九岗村捐款修路1万元。“开拓创新,奉献社会”。蔡文志同志用自己的爱心彰显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蔡文志同志是平凡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伟大的改革时代造就了他,是新洲区打造民政服务品牌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