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第四、五年的时候,是工作的倦怠期,据有关研究人员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初期的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还有对外界的好奇心的驱使,会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活力。而工作了四五年以后,特别是在一个单一的工作环境中从事同一性质的工作人员,十分容易对工作产生倦怠,这时候就是工作的“瓶颈”期,有点像婚姻生活的“七年之痒”,产生审美疲劳。
我听说过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个军队的机要员,在司令部里工作了四五年的时间,每天接触的都是非专业人士看不懂的密码电报,出门执行任务有专车接送,而且还荷弹实枪,刚开始,他对这份工作有着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但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渐渐磨灭了他的意志,他开始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像想象得那么神秘,也似乎并不重要,于是有一天下班,他带着刚刚收到的密电码去买菜,放着密电码的皮包被毛贼偷走了,这时,他才想起了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但是一切都晚了,他因此被军事法庭判了五年徒刑。
这件事情让我想到了很多,其实我们很多人都跟这位机要员一样,从事着我们认为并不重要并不稀奇的工作,在这里可以用一句古诗来形容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的工作,在其他行业的人的眼里庄严又神圣,我们刚开始也有过这样的强烈感觉,但是时间长了,这种感觉被我们淡忘了。
要想渡过工作的“瓶颈”期并不难,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自己的不懈努力。一是多“忆苦思甜”。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的感觉,新奇、责任……等等感觉,第一天的丰富感觉可以让倦怠期的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眼前的工作,从一个旁人的角度,从一个不熟悉我们这个行业的人的角度,这样我们能发现这份工作的新的魅力。
二是“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树立这样的信心,不妨在我们尚且年轻的时候跟我们自己打一场赌,看看是我们坚持得久,还是现实坚持得久。
三是是学会工作,掌握主动权。工作四五年,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甚至可以找到一些规律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时候,我们要想着怎样做好这份工作,而不是做完工作,在工作中的一次创新代表了我们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我们能让这一创新得到肯定,从而不断的创新,那么,我们就不再是被工作牵着鼻子走,而是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这样一来,工作变得不再是压力,而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将突破“瓶颈”,看到更丰富多彩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