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以人为本建两卡,营造新型的和谐社区

来源:洪山区 更新时间:2006-11-01

        ——洪山区关山街碧水社区

   碧水社区座落在武汉市洪山区光谷腹地的鲁巷广场旁,成立于2003年7月,由碧水小区、教师小区组成,属于新建住宅新型社区。

   碧水社区自成立以来,社区领导根据本社区“三多”(即教师多、科研人员多、老干部多)的特点,积极整合社区资源,社区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关工委由万何倩、李运森、张烈彩、夏明举、余恩桃5人组成,以老少共建文明社区为中心内容,全面开展老少共建文明社区的活动;同时创造性地推出“特长信息卡”和“家庭文化卡”,并以“两卡”来带动社区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的开展在社区管理上起到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实现了人与社区的共同和谐发展。

   一、建两卡,带动社区人文的发展

   特长信息卡的构思最早源于社区万何倩主任的一次灵感激发。一次居民吴时度家中的电脑突然出现了故障,而她与远在日本的儿子主要是靠电脑视频联系,一时找不到维修人员,着急地向居委会求助。这时,万主任马上想到家住社区的华科大计算机系的教师叶涛,于是,她试着与叶涛联系,叶涛很爽快地答应帮助,吴时度的电脑很快地修好了,此类事在社区时有发生,万主任心头一亮,社区共有1000多居民,有一技之长的人不少,如何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充分发挥“五老”队伍作用,为社区居民服务呢?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社区关工委成员共同努力,经过反复思考,广泛征求意见,特长信息卡工作便在这里产生了,首先将有特长的居民集中登记,建立档案,再由社区为他们搭建服务平台,使他们成为社区志愿者,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让辖区居民踊跃报名参加特长信息卡活动,让一技之长万家共享,这一举措使社区居民为他人服务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到目前为止,特长信息卡已为200多户,共600余人建立了档案,社区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逐渐酿成风气。

   特长信息卡的成功经验,给社区领导班子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也使社区创新工作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活动载体的激情更加高涨。特长信息卡活动的延伸、发展在哪里?于是,我们把目光投向家庭文化建设上来。

   社区关工委组织积极向外借力,与洪山区地税局携手共建,2006年初开始建立家庭文化卡工作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家庭是建立在和谐社区的基础上 。于是,我们制定了碧水社区“和谐”家庭规范八条:

1、关爱社区、心灵相通;2、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3、党员表率、言传身教;4、文明礼貌、深入家中;

5、坚持锻炼、身心健康;6、巧手描绘、社区文化;

7、律已利人、教子有方;8、追求和谐、创造幸福。

   在宣传执行八条规范的过程中,大家认为,要形成和谐的家庭文化,还必须有一个新的载体。以洪山区地税局文化手册为范本,逐户建立了家庭文化卡,然后归集编辑成社区文化手册。家庭文化卡的内容有: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奋斗目标、家庭格言、家庭生活观、社会观、法纪观、邻里观、家庭挚爱箴言、文明公约、和谐家庭感悟、温情寄语等等。社区与鲁巷小学张重阳校长联系,请鲁小六年级学生参加家庭文化卡创建活动,目前,已有40多位学生完成了家庭文化卡工作,社区居民已有100多户居民完成了建卡工作。通过典型引路,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两卡”的创建,为社区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在社区关工委及特长志愿者的组织下,成立了舞蹈队、老年书画协会、编织小组、青少年假期活动班、雅行教育点等。社区经常举行各类技能比赛、文艺联欢,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教育人、感化人,碧水社区呈现出生动活泼、和谐向上的局面。

   二、以人为先、服务为本,营造新型和谐的社区

   以人为本,就是强调人的积极性,人的决定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注重人际关系,借以激励人的尊重感、荣誉感、成就感、使命感,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公共治理是“和谐”创造中的关键。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社会的和谐、都体现公共治理好否之中,社区是公共治理中的基层组织,是“家”的联络点,是人与社会、家与社会的桥梁,社区关工委组织依托和谐理念,以人为本,以文明创建为重点,创建社区信息特长卡500余份、家庭文化卡100余份,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青少年假期教育活动,如:每周三下午老年书画协会活动、每周二下午民间工艺活动、每周六及寒暑假少儿活动,老年书画爱好者用书法绘画来赞美“和谐”社会,去郊外写生,为青少年学生讲书画课,用裱字画来展示红军长征抗战胜利的光辉历史,老年舞蹈队经常参加舞蹈比赛及周边文艺演出活。青少年的文艺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七月社区纳凉晚会上,居民、中小学生们载歌载舞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还有的居民们巧手编织剪纸,大家用这些艺术形式来勾画美满幸福的生活,来营造和谐社会。

   社区关工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学校对居民进行多方面综合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部队、历史展览、形势教育;请老教授、老干部到社区来讲课,如:人大列席代表家政学院教授冯院长到社区讲和谐家庭的创造和家政培训。社区老教师老党员汪老师上党课,介绍勤俭节约的经验;请大学教授来社区讲科普知识,请中医学院院长给居民讲防非典及禽流感的预防等健康卫生知识讲座。以及环保教育、国防知识教育、警示教育等。利用社区内身边的“五老”队伍如企业家、医生、老党员、老教授到社区讲课,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读书征文、书法、绘画、公益劳动、参观、访问、座谈、讨论、文艺联欢、学习培训等等,根据居民的年龄特征及兴趣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社区教育学校实施寓教于乐,以活动来教育人、感化人,学期有教学计划,月有中心安排,社区教育学校的活动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对社区的认识,增进了居民之间的了解,大家互相关爱,一个个和谐特色家庭正象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社区逐步形成。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与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创建息息相关,社区工作只有紧紧围绕着“和谐”二字这个中心,创造出数以万个和谐家庭、和谐社区,我们这个社会才会迎来“和谐”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