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精心浇灌祖国花朵 着力培育社会贤才----江汉区扬子社区青少年示范学校简介

来源:江汉区 更新时间:2006-11-06

    常青街扬子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居住型小区,总户数有3054户,现有青少年人数1500余人,辖区内有中学一所,小学一所,在校中小学生达600余人。社区居委会十分重视关心青少年教育的工作,把关爱青少年成长当成精神文明和谐建设的大事来抓,始终放在社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根据辖区青少年较多的特点,围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以青少年学校为基地,以《街坊报》为阵地,以街坊节为纽带,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工人)为依托,着重抓了教师队伍多元化,教学内容规范化,教育内容特色化,各种活动丰富化,教学服务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特色项目:  街坊报、街坊节、小雏鹰活动、老少共建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重视青少年工作,关心、培养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抓紧、抓好、抓实这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宏大工程,关系到为社会打造优秀人才、实践“三个代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千方百计地抓好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工作。由于我们小区与郊区相近,又与汉口火车站相邻,大量的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集散在社区周边,客观地讲,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不利,这也给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难度。如何净化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成才氛围,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是我们长期考虑的核心问题,从2004年起,我们成立了社区青少年教育示范学校,建立了专门从事青少年的教育基地,聘请有丰富青少年教育经验的社区群干、学校老师、责任民警、医务人员、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作为教员,参与这项具体工作。形成一套制度严谨,责任明确,帮教到位,领导重视,骨干精干,社会齐抓共管,有杨子社区特色的管理机制,并与网络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真正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在辖区形成一种青少年工作有人抓、青少年困难有人问、青少年问题有人管的氛围,让他们从内心体验到社区是他们的家,以活动促和谐社区建设的格局。

二、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引导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兴趣与爱好

    社区青少年学校是在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校长,吸纳了一批老党员,老教师,老工人,老劳模,老军人、责任民警为荣誉教员,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高知识文化、思想道德、理论水平的综合教育队伍。我们认为:社区青少年学校,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新的一种延伸,是综合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教育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活动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寓教于乐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抓教学内容上,注重适合青少年特点,并结合青少年的特长和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力求做到面向青少年,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请全国劳动模范姜正华同志讲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理想主义教育;请抗美援朝的老军人侯建华讲上甘岭的故事;请责任民警肖利星为中小学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自我防范意识课,讲授法律常识;请上级机关干部吴东京同志讲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等等。我们结合社区的和谐文明建设,不定期地邀请社区“五老”为孩子们讲八荣八耻教育。每月一期的《街坊》报,专门为青少年开辟了一版文化阵地,发表了140多位小作者的文章,在青少年当中引起极大的共鸣,辖区青少年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许多同学由此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成为《街坊》报的通讯员,《街坊》报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化的平台和载体。付晓莹同学一篇名叫《白衣天使》诗歌在街坊报上刊载后,获得好评,通过街坊报编辑们推荐,参加全国“南岳杯”征文比赛,获得“优秀奖”。“街坊节”是我们社区传统的一年一度的群众文化活动,辖区青少年和居民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每年的街坊节,成了辖区青少年和学校参与的聚会,早早地编排节目,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通过“街坊节”的举办也密切了我们与青少年的关系,开辟出一场更大更新的生活舞台,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风尚。
    我们充分发挥社区两多一大(学校多、活动中心多、休闲广场大)的优势,开展了适应青少年特长的活动。在暑假期间举办不同年龄组的乒乓球竞赛活动;组织高年级的学生的读书活动;参加了江汉区宣传部、文明委举办的除陋习漫画竞赛活动;组织全体青少年参观了武汉博物馆的图片展;社区少女谭薇参加全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新秀大赛,获得了亚军等,活动的多样性,吸引青少年踊跃参与。在具体教育上,我们注意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号召中小学生参与居住环境整治,青少年积极响应,清除花坛中的垃圾,清洗楼道“牛皮癣”,维护绿地,浇灌树木等,通过这种形式,起到了提高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效果。

三、关心青少年成长,关怀青少年

    社区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采取了一些得力的措施和开展了各种活动,以此展示社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一种亲和力,为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机会。从“街坊节”了解到脑瘫儿童名扬雨裳,特困儿童冯昊琪、余露等活困难,社区关工委及时上门看望慰问。青少年教育学校关心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帮助失学少年重返学校。辖区一名12岁的女孩包蓉,父亲去世,母亲无职业,极为生活困难,面临辍学,为民不使小包蓉失学,社区和居民刘晓红非常着急,上门做工作,请刘晓红做包容的义务妈妈,资助包蓉完成义务教育,这位义务妈妈多年来一直资助包蓉,仅学费就累计2000余元。青少年学校注重组织青少年参加公益活动和创建活动,养成一种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组织他们慰问辖区的老人和军、烈属、残疾人,以此来增强他们爱老、敬老的意识。社区青少年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关心下一代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为辖区的青少年活动兴建了一些场所,建有900平方米的活动中心,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运动健身器材场等,还有两处可供娱乐、休闲健身的庭园式的活动场地,基本上解决了辖区青少年的活动阵地需求。
    由于我们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有针对性、有计划、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措施得力。社区获得了各种荣誉,如社区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社区,辖区学生曾星、叶鹏程同学分别获得省青少年“车辆中学组”拼装模型竞赛一、二等奖;杨明、张芳、孙乐同学分别获得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
    回顾工作,我们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上级正确领导、全体居民配合的结果。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不足,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我们今后要在特色、创新方面要有所提高和突破,把党和政府对下一代的关心,通过我们的工作送到青少年朋友中去,力争把扬子社区青教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