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与时俱进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来源:洪山区 更新时间:2006-11-09

  新世纪的到来,为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的财政信息化建设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在新的纪元中,要使财政信息化工作在财政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发挥得更好,为财政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将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必然大大增加各项业务工作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需求。例如加强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监督职能,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与有关部门建立数据连接,做到数据共享、时事监控。现在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预算改革,要求进一步细化预算,就必然需要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大量繁琐细致的工作,并使预算编制进一步科学化,精确化和规范化;实行政府采购,要求利用便捷的网络技术实时发布招标和投标公告,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化。而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专业软件研究开发的不断完善,以及在财政部门的广泛应用,已经为信息工作真正进入财政核心业务和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提供了可能性。

   财政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参与财政核心业务管理的信息工作新机制,把财政的各个工作领域纳入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先进作用,实现集约化、网络化、规范化的电子管理新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以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为突破口,推进财政信息网建设。把我们传统的办公模式中的诸如:收文、传阅、发文、传送等工作流程纳入了网络化管理,提高了信息的传输速度和信息质量,扩大了信息的覆盖面。各类文件信息只要传输上网,就可以做到所有的领导和科室按照权限同时阅读和查询,这便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而应用电子邮件系统来解决文件远程传输,不但提高了传输的速度,使财政职工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其他财政工作,而且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差旅费开支;更明显的就是提高了数据信息质量。

  二、理顺财政内部关系和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集约化信息处理机制。按照科学分工、优化组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发布为一体,综合性比较强的信息处理中心,并在处理中心设置了系统管理、数据处理、资金管理、公文处理、信息采编、数据库管理等岗位,实现了以信息中心为枢纽的全局信息管理体系,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工作单位内整个信息管理、报表数据集中采集处理等都纳入网络统一集中管理,不仅实现了数据共享,还实现了高效管理的功能。

  三、把信息技术纳入财政主体业务规范财政管理,提高效率和质量。财政资金管理涉及预算内、预算外、代管资金、政府统筹资金等,资金量大而且性质复杂,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管理工作是财政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把资金拨付作为加强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熟练使用建立在局域网上的《财政资金管理系统》应用软件。这样,不仅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拨款指令签发、申请、签批网络运行、银行拨款集中办理、多项指标实时查询等,还解决了财政管理资金数量大、性质复杂、涉及科室多、会计多、帐务多、难以实时掌握调度资金的困难。主要领导能够随时了解全局所有科室、所有资金的运行动态,及时掌握资金库存数量和资金的存储管理情况,便于调度资金、安排支出;分管领导也能够及时了解分管科室的资金管理情况,协调科室做好资金调度,为“一把手”当好参谋;科室负责人也能够及时掌握本科室的资金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协助财务人员搞好财务管理。

   四、采取信息和数据集中采集、发布形式,实现信息和数据的网上共享。积累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建立信息数据资源库和实现信息共享奠定重要的基础。还在局域网上应用图文信息接收系统,采集有关财经信息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信息浏览功能和财政信息输送上网,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到最新信息,查阅急需的参考资料,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

  财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建立和完善的,所以我们要坚持不懈,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加大措施,狠抓落实,与时俱进,切实把这财政信息化这篇文章做好、做深、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