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洪山区基层青年领头雁——魏小双

来源:洪山区 更新时间:2006-11-13

  

 9月21日,洪山区和平街铁机村共产党员魏小双,在汇报城中村改造工作时,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时年44岁。

    三天后,他“上路”时,近千村民为他送行。犹如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他静静地陨落,留给村民无尽的思念。

    他只是一名村委会副主任,分管的是不起眼的民调、后勤。谈起他,纯朴的村民们甚至讲不出他在任时太多的功绩。“他是一个好人!”我们多次听到了这样的评价。

    他是村里的“活地图”—一1658个村民的情况他了如指掌。铁机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村民、居民、外来人口混居。但哪京住哪里,哪家几口人,哪家几亩地,魏小双都了如指掌。走村串户,随身一个笔记本,向村  干部求教,他赢得了“活地图”的美称。

2005年,我市“城中村”改造计划提上议事日程,魏小双敏锐意识到,铁机村很快会列入其中。当年他就开始着手对村民住房进行测量。4个多月时间他带一班人,跑遍了全村7个组近4平方公里的范围。白天挨家挨户丈量面积,晚上加班制作平面图,整理出的材料堆起来有一米多高。村干部需要什么数字;他不用翻资料;就能对答如流。

    “城中村”改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魏小双的办法是多听、多看。中央、省市相关政策、典型经验、其它村的进度、村民的想法,他都悉。心收集。2年时间,记满了七本笔记。

    今年6月份以来,魏小双担任铁机村“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副主任,同时负责四组的“双登”(人口登记、房屋登记)工作。“双登”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一旦登错就会引发矛盾。他深感责任重大,不敢存丝毫懈怠。由于历史原因,铁机村4766人中有纯村民。居民、半边户、空挂户和外来户等多种情况,按规定,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待遇,他跑断了腿。

    四组有14名村民曾在村里从事过农业生产,后来各自进入不同的乡镇企业。后来乡镇企业纷纷改制,这些村民又陆续返回村里。虽然属于本村村民,但这些人的“村龄”(在村里居住的时间)和在乡镇企业工作的时间要分别计算。企业有的变更了法人,有的不在了,有的迁往外地,魏小双一家家查找,有时为了一个人的情况,要跑上十多个来回。村民甘近超曾在和平除尘设备厂工作过21年,为了多算“村龄”,他填写的时间是15年。由于厂已倒闭,人去楼空,魏小双千方百计找到甘近超过去的同事,又到乡工业发展办公室翻阅档案。当他拿来原始依据上门做工作时,甘近超说:“我服了你,像你这样的干部我真没见过。”

    就是靠着这种执着,魏小双负责的四组“双登”工作在连续两次张榜公布中,群众满意率达到  9 0%以上,在7个组里最高。

    他是矛盾的“稳压器”—一全村7年无一起上访,无一例刑事案件。19 98年前,铁机村是有名的“打架窝子”,三天两头就有人头破血流。那年,魏小双被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看他待人平和,人际关系好,村里要他分管民调。时常处于矛盾的风口浪尖,但他总能春风化雨,消除矛盾。

    左望财三兄弟,10多年前因一块600平方米的宅基地发生纠纷,兄弟反目成仇,甚至动过刀子,见面如仇人,招呼也不打一个。魏小双多次上门劝解,并找来律师协调,终于使三兄弟和好如初。吊唁时,三兄弟围着灵堂走了一圈又一圈,久久不愿离去。

    1999年,铁机村筹建工业园,300多座祖坟要外迁。挖祖坟在农村十分忌讳,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魏小双挨家挨户上门,一谈几个小时。有的人见他来,老远就关上大门不予理睬。魏小双就在门外坐等。当年69岁的村民杨兴田就是被他“磨”通的。

   杨兴田的父母和弟弟都葬于此。迁坟当天,魏小双带着  几个村干部来到杨兴田父母和弟弟的坟前,烧纸鞠躬,一番“委屈你们是让后代幸福”的话语让一旁的杨兴田百感交集。在他和其它村干部的努力下,30O多座坟一月内顺利迁出。

     村民魏某几天来一直处在深深地自责中,魏小双去世的那天上午,他还找小双扯过皮、他一上来,就是一通乱骂,称给他算错了劳龄。魏小双听他骂完了,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政策。但他嘴上仍不停。魏小双对他说:“你先回家吃饭,我下午就把你的情况交村委会讨论,一定给你一个圆满的答复。”谁知,没等到答复,魏小双就匆匆地走了。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这样的矛盾几乎天天都有。但经过魏小双的解释和反复做工作,矛盾都逐一化解。

七年来,铁机村民无一起出村上访,全村无一件刑事案件。他被村党委书记吴盛玉称为“稳压器”。和平衡党工委书记胡佐喜在一次大会中称赞:“七年时间,铁机村拆迁征地最多,城中村改造任务最重;情况也最复杂,但一切风平浪静。魏小双这样的干部实在难能可贵。”

    魏小双去世后,吴盛玉不止一次地说“我失去了一个好帮手。”

    他是村民的贴心人—一村民的困难比天大。 5 4岁的村民梅红发体弱多病,独自生活,又无生活来源,按村里规定,没有到退休年龄不能发退休金。魏小双经常300、50O元地塞钱给他,接济其生活。二组村民杨华广身体一直有病,妻子离开了他,留下一个读小学的女儿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魏小双自掏腰包,帮他女儿交学费,及东奔西走,为其申请了贫困补助。村民张德珍退休时向魏小说提出她在上世纪70年代任过生产队的妇女副队长。按村里规定,凡在村里任职的,退休时每月再额外补助20元。由于年代久远,很难弄清事实。魏小双没有放弃努力。他找了许多年长的村民,还找到当年任村支书的甘近郎确认了张德珍任职的事实。第一次领到20元的额外补助,张德珍逢人就说:“小双真是我们村民的贴心人啊!”

    群众的困难比天大,自家的苦处他却轻描淡写。自己当村干部,妻子段丽群嫁给他时,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先后在徐东平价、水果湖市场等企业打工。她不止一次要魏小双在村办企业安排工作,魏小双口头答应,但总拖着不办。儿子魏笛上学期间,他只参加过一次家长会。段丽群含泪地拿出了一张儿子10岁时的一张全家福:“小双答应过我明年元旦一起去照张全家福的,现在他却抛下我们先走了。”她还拿出了几天前新买的准备照相时穿的新衣。“现在他永远穿不了了。”

二舅方洪斗20O0年想建房做个门面,赚点钱养老,找到魏小双,他却说:“现在这事不能办,免谈。”事情硬是没有办成。二舅气得很长一段时间不跟他谈话。

他是抗病的“铁汉子”—一换肾后一直坚持在工作第一线。魏小双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药箱,里面装满了盐酸雷尼替丁腴囊、盐酸见那普利片等13种药品。由于多年操劳,他患上了高血压和肾病。1998年的那场大汛,他一直坚守在大堤上。下堤后,大嫂发现他脸色发黄~强拖着他到陆军医院检查,发现他的高压180,低压120,血压严重偏高,医生建议他好好休息。但他开点药就带回家。

    2002年10月,魏小双身体不舒服,独自一人到医院检查,查出患严重肾病,他没有向任何人吱声。2004年9月,魏小双终因肾病加重引起肾衰竭,到医院换肾治疗。吴盛玉交待他安心养病,“工资奖金福利一分钱不少。”但魏小双仅只休息了一个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城中村改造“双登”工作以来的 98天里,魏小双每天早上人7:30出门,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白天找村民核实,晚上还要经常接待有“情绪”的村民。21日去世的当天上午,他走访了20多个村民。在他倒地的前两分钟,他还在为第二天就要公布第三榜的几个数字与村主要领导汇报。

    流星攸然划过,那片刻的绚烂在苍穹留下了一抹美丽的亮色。归于沉寂后的天空,不会因少了颗流星而黯淡,因为还有许多星星高挂在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