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武昌区团委和区青教办组织成立了两个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团队——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义务家教服务团。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两个团队运行情况良好,在7月3日武昌区青少年暑期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区委副书记吴志振亲自为两个团队授牌。整个暑期,两个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热情为青少年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以服务青少年成长为目的;以“自治”型社团为组织形式;以校园、社区及家庭内的青少年为服务对象;以学术交流、传播知识、互相帮助、同伴教育为活动内容,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义务家教服务团的运行不仅是今年武昌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团区委、区青教办转变青少年工作思路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准确定位青教干部的工作角色,促进青教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青少年教育工作向专业化发展,为青少年提供系统、专业化的服务是当今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这对青少年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更需要青教工作者准确定位自己的工作角色。
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角色往往定位于青少年的服务者、青少年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这种定位看似明确,实则模糊:一是忽视了青少年教育的专业性。青少年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教育经验,需要专业人来做专业事。二是青教干部定位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往往使青教干部陷于繁杂的具体事务,没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对工作进行必要的思考与规划。三是由于青教工作者大多属于兼职,大多并非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出身,虽然付出很多心血和劳动,但由于工作缺乏专业性,效果未必显著。
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化趋势要求青教工作者的角色必须由参与者、实施者定位为工作的组织者、规划者与协调者:思考青少年工作的特点、打开青少年工作局面的切入点;规划青少年工作的中长期发展,协调青少年工作组织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寻求专家的有效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依靠各类专业团体,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让他们来完成事务性的工作,促进青少年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基于这种思考,团区委、区青教办组织成立了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和义务家教服务团两个专业团队。在工作中,具体的事务性、专业性工作由团队组织开展,团区委、区青教办负责协调、统筹工作。一方面,实现了青教干部作为思考者、规划者、协调者角色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上实现教育专家、教育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促进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社会齐抓共管是落实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有利条件,形成青少年教育的良好局面。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团区委、区青教办在两个团队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资源的整合。成立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我们就注意整合以下资源:联合心晴心理健康咨询文化有限公司,利用他们在心理咨询方面的成熟经验进行专业运作;依靠武汉大学医学部、省人民政府、中南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群体,为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组织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义务心理咨询师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心理健康文化公司的运作下独立开展工作。
武汉大学的爱心家教、武汉理工大学“爱心助学桥”和湖北大学的义务家教志愿队在社会上很有名气,在成立义务家教服务团之初,我们就注意发挥他们的品牌优势,同时通过资源整合,让它们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使它们组织得更规范、工作开展得更有实效。
为了能让两支专业队伍深入到学校、社区,团区委、区青教办利用教育局召开各学校团干、大队辅导员例会的时机,将心理辅导师们请到会议现场,和中学学校团干、小学辅导员们结对子、交朋友,同时还将心理辅导团的成员、义务家教服务团的成员分配到各个辖区,充分整合学校、社区、专业团队三方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有力的促进了专业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强调团队服务的公益性,突出团队工作的专业性,促进青少年教育工作健康、富有成效的开展
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做到公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在公益性的基础上突出工作的专业开展,对青少年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保障两个团队服务的公益性,武昌区健康心理辅导团、义务家教服务团从开始成立时,就定位于纯公益服务,不收取被服务对象的任何报酬;为了保证此项工作的专业开展,所有健康心理辅导团的成员都是取得武汉大学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的专业咨询师;配备廖皓磊等武汉大学医学部、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的专家教授群体进行专业指导;所有义务家教服务团的成员都是由在校的大学生干部、有丰富家教辅导经验的同学组成,确保了工作的实效性。
暑假期间,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深入30多个街道、社区、15所学校进行讲座、个案辅导,近1000人接受了专业咨询辅导,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义务家教服务团各小组深入社区、学生家庭,开展“爱心家教进社区”主题活动,为社区贫困青少年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三帮一”义务学习辅导,并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引导,受到家长和青少年的广泛欢迎。杨园街的陈静同学在接受义务家教辅导后,成绩上升了50多分;在铁四院小学读五年级就读的熊译焕同学,在参加社区的义务家教辅导后,成绩由全班的23名上升到16名。
回顾半年来两个团队的工作,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已经自成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为我们创新青少年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下一步,团区委、区青教办还将成立武昌区青少年“戒除网瘾”帮教团,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共性问题,集中社会各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健全帮教体系,让青少年教育工作真正体现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成立武昌区青少年事务顾问理事会,依靠专家的力量不断创新我区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方法,促进我区青少年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
共青团武昌区委员会
武昌区青少年教育办公室
2006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