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区80%为农业人口,过去由于
如何通过合同订单实现农户预期收入,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按照“易操作、易履行、易监管”的原则,黄陂工商部门去年初制订《芦笋种植收购合同》。黄陂新辰食品公司据此与王家河镇刘桥、应咀等村农户签订种植协议2000余份,一年下来农户种芦笋的收入每亩平均可达5000—8000元,是原来种植水稻的5—8倍。
今年以来,区工商部门又引导“农字号”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订单农业”。湖北天种畜牧股份公司与六指、长岭等5个乡镇农户签订协议,生态猪饲养50万头、饲料订单面积达1.66万亩。
工商部门制订的合同订单中,特设“收购保护价格条款”,猪肉高于市场收购价0.3元/公斤,饲料每500克高于市场收购价5%,且饲料保底收购价为每500克0.43元。
为了让签单农民吃下“定心丸”,工商部门用3条硬举措为农户“保驾”:杜绝损害农民利益的“霸王条款”;监督涉农企业按约定收购;不得压级压价、打白条或以种种理由拒收。
目前,黄陂区已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协会+农户”和“公司+经纪人+农户”的3种订单模式,共引进培育“农字号”龙头企业32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3家,农产品注册商标23件,农产品订单需求量达90.15万亩,占到全区农业用地面积的半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