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教育出现了危机,陷入困惑与迷茫。
洪山区关工委开展“明明白白父母心”的谈论活动,引起了各位家长的共鸣。纷纷讨论太多的无奈,使家长束手无策,良苦用心皆成空。这孩子桀傲不顺”、“儒子不可教也”、“这孩子太让我伤心了!”、“我好话歹话都说尽了”……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出路在何方,现实地摆在了每个家长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探索和寻求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全社会都责无旁贷。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一、充分认识现状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有调查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青少年各类心理障碍检出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等。表现在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在一次全国22个省市对4—16岁儿童进行的心理调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32—16%之间。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健康提出新概念,即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商品经济社会,价值多元化,使青少年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的精英道德思想不再是青少年进取的唯一动力。有家庭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或下岗,父母为了生活而整日劳碌奔波,虽勤扒苦做,仍难负重荷。加上来自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心理失衡也势必导致心理差异。还有来自身体因素的影响,先天的或后天的,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大病小痛,心有余而力不足。眼巴巴看着考试临近却无力回天或不见起色,成就感的丧失也极易导致种种心理障碍。
二、正确把握评价标准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心。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对于人才评价的标准也应相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即人的全面发展。叱咤商战的CEO是人才,年薪百万的高级白领是人才,默默无闻钻研技术的是人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劳动者也是人才,凡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都是人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必须正确地把握人才评价标准。各种极端评价都是对人才的扼杀。
三、加强心理沟通,讲究科学方法
青少年身上产生的种种心理问题和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及时的沟通,长期抑郁,问题就严重了,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父母或家长如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想法沟通,就一定能使孩子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家长不如按以下方法进行尝试
(一)增强信任,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家长需要赢得孩子的信任,这需要家长在言行举止和学识等方方面面为孩子做出表率。同样,孩子也渴望得到家长的信任,孩子放学回家晚了,孩子结交了要好的朋友等等,家长可以过问,但绝不可以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横加指责,过多干预。,孩子都需要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崇拜自己的偶像,也希望被别人崇拜。
(二)学会尊重,善于倾听孩子的心理话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尊重。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得自尊。家长应教育子女懂得这个道理,同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让孩子感到一种被尊重,比如在交友的问题上,在如可对待网络游戏等问题上,通过交流、沟通,更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更能让他(她)感到被尊重而不至于采取过激行为。
(三)多些理解与宽容,让孩子能自我教育
理解万岁源自内心。宽容孩子的过失,理解他们有时更能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憾,只有心理相容,只有共鸣能产生最强音,有了理解与宽容,能使孩子学会自觉反思,从而达到自觉改正错误的目的。
(四)多激励孩子,教他们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
激励就是给孩子们一个信息,激发其内在动力,把家长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自觉行为,这样,孩子们更能取得成功,更能发现自身长处,更能发掘内在潜能。
(五)正确运用批评,努力达到最佳效果
批评好比味精,添加恰当,其味鲜美无比,多了则让人不舒服。人们常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善意的批评只有用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方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人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然而,现在生产的好多小儿糖浆,不是既受孩子的欢迎,又达到了除病的目的吗?难道不能给我们启发吗?
加强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梦想,超越平庸;让每个孩子都充满激情感动自己,感召他人;让每个孩子都领导生命的美和奋斗的意义。明明白白慈母心必将化作赤子的满腔报国之情和效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