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宣传背景资料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6-12-13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少年教育的热点和重点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学校和家庭往往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学业、体质以及品德等,而忽视对青少年成长同样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这里既有人们的认识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有大众(包括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心理学专业知识缺乏的因素。事实上,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2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青少年中由于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所造成的悲剧已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问题亦成为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在青少年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提升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武昌区青少年教育办公室作为全区青少年教育的服务协调机构,于今年2月,采取面向社会公开纳贤的方式组建了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在全区青少年中重点开展公益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用专业化的义务服务切实为青少年解难事、办实事。

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是以学习和传播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导,开展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活动的专业性义务社团组织,主要以社区、家庭及校园内青少年为对象,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知识传播、问卷调查、个案辅导、同伴教育等相关活动。目前,该辅导团成员34人,其中正式心理健康辅导老师18人,高级督导教师2人,临时心理健康辅导教师14人,并遵循辅导团章程建立了业务培训、工作考核、师资流动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辅导团采取对口联系、签订协议的方式深入到全区10余条街道,8个月以来,1400余家长、学生接受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成功解决了23例不同类型的个案,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水果湖街东亭社区还专门在社区设立心理辅导室,规范心理咨询制度,明确咨询时间(每月两次),并主动给心理咨询师提供交通补贴,这一模式正在全区推广。

该辅导团在工作开展及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问题及困惑。

问题一:从辅导团接触的工作对象上看,人们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认识存在误区。

一是人们把心理咨询与辅导等同于心理疾病的治疗,有的甚至把咨询对象误解为有精神病。而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

素材一,数据显示:半数以上调查对象认为因为有病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只对特殊群体。

素材二,辅导团聂顺芝咨询师说:“我们在社区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总有家长说‘我的小伢能吃能喝,又听话,还需要么事心理辅导沙!’”

二是少数人认为心理咨询与辅导可以也应该解决所有问题、包打天下。而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工作原则是“助人自助”,走出心理阴影的关键还是在于咨询对象个人。

素材一,辅导团黄进军咨询师在对青少年进行个案咨询的时候碰到如下带有共性的情况:不管什么时间,不管孩子什么问题,哪怕是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甚至是孩子出现不做作业、不想吃饭、对长辈不礼貌等情况也要求心理咨询师予以解决,而这些要求远远超出了心理咨询师的职责范围。家长将家庭教育的职责完全转嫁给了心理咨询老师。

问题二:辅导团在介入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个体的心理咨询缺乏家长的支持。

素材一,辅导团李革美咨询师曾经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在社区举办的“生涯拍卖”心理导航活动中,一小朋友希望用“6万元”的拍卖金(每位小朋友只有拍卖金“10万元”)拍得与父母进行一次倾心交谈的机会而放弃了买豪宅、买名车、买美食、当大明星等愿望。李老师了解到该小朋友父亲大多时候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与他沟通交流,母亲工作繁忙,平时也很少与他交流,小朋友特别希望能有一次与父母倾心交谈的机会。当李革美咨询师尝试与该小朋友父母接触时,其父母却以各种理由放弃沟通。

对类似个案,辅导团张素华老师也深有同感:不少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源于家庭,但问题的解决难在家长。没有正常的家庭氛围,没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的心理问题很难解决。

共青团武昌区委负责人认为:辅导团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是对家庭教育进行社区干预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家长的不支持、不理解存在一个对心理咨询师以何种身份介入家庭教育的问题。心理咨询师不像学校教师,介入家庭教育并没有确定的法律依据和行政授权。而且,介入家庭教育还存在该不该由心理咨询师介入;以什么样的合法身份介入;怎样介入等问题。此外,心理辅导遵循“咨询自愿、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若家长没有迫切的咨询愿望,则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咨询效果。学生的心理咨询往往止步于学生家长,整个辅导团的工作就无法深入、持久地推动,教育效果也难以保证。

问题三:辅导团在配合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

 

 

问题四:辅导团作为在共青团支持下的专业性义务社团组织,自身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诸如场所、经费、师资等方面的问题。

背景材料:作为全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协调方,不论是团区委、区青教办,还是街道社区青教干部,在时间、精力和专业素养上都不可能直接面对社区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成立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专业团队,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健康心理辅导工作是青少年社会教育走向专业化的必然。团区委立足于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公益性专业心理咨询与辅导,普及健康心理常识,促成了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成立,同时也为经过高校培训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平台,这也是吸引咨询师参加辅导团的重要因素。

素材一:共青团促成健康心理辅导团的成立,依据其职责主要在于开展公益性健康心理服务工作。但健康心理辅导团作为专业性正规团队,其正常运作必然会遇到例会场所要固定化、活动经费要基本保障、师资力量要稳定保障等问题。目前,该辅导团间周四晚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工作、分析个案、培训讲座等),活动地点经常变换,或某咨询师家中,或团委机关会议室,或某学校教室,实在不利于辅导团内部工作的开展。在活动经费上,如活动素材费、资料材料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几乎完全由咨询师个体自费承担,共青团也只能在大型活动培训、基本资料购买上承担费用,开展义务工作的咨询师付出很多,也多方面地考验着心理咨询师的承受能力。加之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外部诸多不利因素,辅导团队伍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辅导团自成立以来由38人到目前相对固定的18人,也经历着一段队伍发展的阵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