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发展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不断探索社区青少年学校教育工作新思路——武昌区黄鹤楼街彭刘杨路社区青少年学校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6-12-21

在青少年教育工作中,我们以社区道德规范建设为核心,培育社区理念,广泛开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区共青团支部、学校、家庭,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社区。近年来,我社区以共青团组织为依托,以青少年学校为抓手,建立健全各项青少年教育工作管理制度,丰富教育活动内容,社区青少年学校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喜爱和认可,现对主要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优势,立足社区、校园和家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青少年高兴,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二、社区青少年学校基本概况

武昌区黄鹤楼街彭刘杨路社区位于解放路西段,因彭、刘、杨三位革命先烈而闻名,面积0.14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有1450户,总人口4178人,其中青少年273人,有驻单位10个(市中小学教研学校及教育培训中心)。为了更好的开展各项青少年教育活动,2004年我社区创办了彭路社区青少年学校,发挥教育资源,我社区青少年学校有活动场地30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一间35平方米,设施配备29寸彩电一台、vcd一部、电脑2台、数码照相机1部,图书室藏书2400余册,运动器材15套,成立35人青教工作领导小组,7人的关工委领导小组,11人的帮教工作小组,配备专、兼职管理教师15人,与省电力技术学院团委24人共建签订协议,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活动。

三、结合本社区特点,不断探索社区青少年学校教育的新思路

自创办社区青少年学校以来,我们始终把共青团组织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抓手,大胆尝试与省电力技术学院团委签订共建协议对社区矫正对象“三帮一”的帮教责任书,以“阳光爱心小队”帮弱助残的公益性内容,老少同联欢等切入实际开展系列活动,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探索社区青少年学校教育新思路。

1)开展社会道德教育,做文明小市民

为了使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规范自己的道德准则,社区青少年学校开办法制教育及自护自救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欢乐社区  拒绝网瘾”为主题,教育青少年用好网络,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学习新风尚。参加黄鹤楼街组织“爱我黄鹤楼,做文明小市民”为主题夏令营,组织青少年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义起义门、红楼,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讲战斗故事,增强青少年爱国道德情操,做一个合格的小市民。

2)发挥共青团作用“三帮一”帮教活动

为了使社区后进青年、矫正对象与正常青少年一样参与社会、社区活动,树立自信,社区共青团支部倡议与后进青年、矫正对象结对帮教,省电力技术学院共青团员们也首当其中,定期开展联谊活动,使帮教对象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努力学习重新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开展扶贫、帮困的公益活动

为了使青少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敬老尊老、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在两个假期,“阳光爱心小队”成员接力棒式主动承担慰问军烈属,陪伴孤寡老人过大年及公益性劳动。在今年,邻里节时为癌症病人捐医疗费,社区青少年有近200人参加捐救活动,社区青少年学校还组织“我是社区小主任”的征文比赛,让青少年体验当社区主任的职责,收到良好效果,培养青少年助人为乐精神。

通过青少年活动,引导社区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社区青少年教育学校的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创新,同时还深深感到青少年教育任重而道远,社区青少年学校还待健全长效机制,教育工作长抓不懈,为青少年教育工作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