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团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团情导读 > 基层团讯

一声叹息,心理辅导团遭遇郁闷

来源:武昌区 更新时间:2006-12-25

1400多人接受咨询,只有23例配合治疗

一声叹息,心理辅导团遭遇郁闷

编者的话:今年2月,团武昌区委成立了一个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为青少年义务服务,却遭遇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尴尬,这是为什么?今起,本版“心理新闻”特推出一组特别报道——“心理辅导团为何郁闷”,  析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

昨晚7点,余艳梅扒拉了几口饭就匆匆出发了。她是武昌区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里的一名心理咨询师,此行到“问题少年”小良(化名)家做心理辅导。这已经是她“三顾茅庐”了。

小良是个只有15岁的初二男生,近几年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每次回家,鞋不脱就往房间里闯,不经母亲催促绝不洗澡,父母对他很失望。

最让他揪心的,却是家长的态度。经过前两次登门“会诊”,她找到了小良的“病因”——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交流,忽视孩子的感受造成的。当她和家长探询解决之道时,家长却不欢迎:“我们每天盯得那样紧都不能解决问题,你来做这个辅导,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和余艳梅感同身受的还有她的31位同行。他们都是心理辅导团的成员,主要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街道、社区,义务提供咨询、辅导。

这个团队是由团武昌区委于今年2月在全市率先成立的。团武昌区委书记池源说,成立这个团队基于一个认识——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2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

不收一分钱,主动送服务上门。应该说是一件大好事,可令人失望的是——成立8个月来,虽然咨询师们接受了1400多名家长、青少年的咨询,但只成功解决了23例个案。

这是为什么呢?请看本报明天的报道。

(楚天都市报 20061116日)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免费的心理咨询不受欢迎(见本报昨日报道),这是为什么?

“主要是家长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的。”心理咨询师聂顺芝说:“总有家长说,我的小伢能吃能喝,又听话,还要什么心理辅导呢!”

心理咨询师张素华说,依次,她在某社区举办“生涯拍卖”心理辅导活动,一个小学5年级的女孩希望用6万元的拍卖金(每位小朋友有10万元拍卖金)拍得和父母进行一次倾心交谈的机会。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在外地经商,无暇和孩子沟通。当张素华试图和小女孩接触时,她的父母却以生意忙为由放弃了。

“我们每次做辅导,都希望家长参加,可他们大都以工作忙为由不来。”心理咨询师樊冬晴感慨地说:“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只是表象,而病灶却在家长身上。有时候,明明知道孩子的问题所在,但家长不支持,不能对症下药。辅导工作无法开展下去,我们心理也很着急。

也有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心理咨询和辅导能够“包打天下“,孩子出现不做作业、不向吃饭、对人不礼貌等情况,也要让咨询师来解决。而这些要求,远远超过了心理咨询师的职责范围。家长将家庭教育的职责转嫁给了咨询师。

(楚天都市报 20061117日)

 

 

上门的身份也是个问题

除了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心理咨询师们遇到的尴尬,还有其他难念的经。

“我们拿捏不准以什么样的身份上门。“心理咨询师张素华说,他们一般是先与社区联系,召集几十个学生搞活动,通过活动中的交流发现”问题学生“,再与家长联系上门服务。

与社区联系时,说是心理咨询师,就暴露了身份,工作就会失败。张素华说,心理问题往往会被人误认为是“精神病“,孩子与家长对此都很忌讳和反感,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往往难以开展工作。

说是家访,家教,又没有相关证件,难以取信于人。

由于纯属义务工作,素材费、资料费、电话费、交通费等都又咨询师自掏腰包,这对咨询师的长期付出也是个考验。

(楚天都市报 20061118日)

 

 

众多家长来电——

报道让我们恍然大悟

“看了你们的报道,才知道我的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本报关于“心理辅导团为何郁闷”的饿报道引来读者热议。连日来,30多位读者打电话发表看法。

昨日上午,武昌李女士打来电话说,她15岁的儿子今年刚上高一,由于中考没有考好,就说了他几句。谁知,近半年来,儿子在家就不怎么说话了,总共和她说了不到10句话。“我总感觉他有些不对劲,可又不知道问题在哪儿,该怎么办。”

青山区肖女士来电说:“我们原来不知道有心理咨询,总感到孩子有问题,可是又找不到原因,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大多采取责罚的传统办法解决,效果不佳,为此感到很苦恼。你们的报道,让我们开了窍。”

“看来,我要 检讨自己的家教方法了,孩子有了心理问题,要多向心理咨询师咨询。”这是众多读者的代表性看法。

武汉大学医学部高级心理咨询师廖浩磊教授,同时也是武昌青少年健康心理辅导团的高级督导。对辅导团的尴尬,他并不感到奇怪。他说,现阶段,心理咨询相对于普通市民来讲还是新鲜事物,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经济条件的提高,心理咨询将大有可为。

他表示,即使现在遇到再大的困难,心理辅导团也不会解散,会一直坚持下去。

(楚天都市报 200611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