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洲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进展顺利
第二届“新洲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自今年3月底启动以来,在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下,进展非常顺利,目前已经全面完成了推荐申报和初评工作。
一、前期工作
今年3月26日,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人事局、区广电局、区青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届“新洲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耿洪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珍秀为主任的评选组委会。同时,特邀各相关战线和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上届杰出青年代表以及区老领导,与组委会全体成员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评选办法,使评选活动更具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一个多月以来,组委会办公室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短信平台等立体化的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共向有关单位发送评选活动通知500余份;通过电台、电视台播报“公开征集候选人的通知”等30余次;利用短信平台发送相关信息2000余条;在区四大家、阳逻开发区、人民设广场等地张贴宣传海报10张;利用《长江日报》投递宣传单5000余份;新洲政务网、共青团网站上的相关专栏累计点击量达到5000余次;通过电话、来访等形式咨询有关事宜,关注评选进程的更是应接不暇。总之,社会各界对本次活动的热情之高涨,关注之密切,参与之踊跃,都是空前的,特别是区委书记张林同志亲自就“十杰”评选作了重要批示:此项工作很有意义,一要注意宣传扩大“杰出青年”的社会影响,二要注意评选工作的导向要求,要选出能力强、事业兴、贡献大、行为端的优秀青年。张林同志的批示为评选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报名者的构成情况
截止5月10日申报阶段结束,共收到报名者材料57份。其中,既有经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负责人、区青年联合会委员推荐的;也有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等区外部门郑重推荐的;还有部分毛遂自荐的。许多报名者的申报材料多达数百页,一些人还精心制作了宣传画册。57位报名者中,年龄最小26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6岁;其中男性49人,占85.96%,女性8人,占14.04%;中共党员45人,占78.95%,中共预备党员2人,占3.51%,无党派人员9人,占15.79%,团员1人,占1.75%;(高)中专及以下学历8人,占14.04%,大专14人,占24.56%,大学32人,占56.14%,硕士2人,占3.51%,博士1人,占1.75%。从报名情况来看,第二届“新洲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具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分布广泛。报名者不仅有来自我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卫生、行政机关、司法、基层组织等各行各业新洲籍青年,还有来新洲投资兴业、参与建设的外地青年,以及新洲籍外出务工、创业的有为青年,打破了地域界限,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现了国际视野和前瞻眼光,努力做到网罗青年精英而无遗才之憾。
二是文化层次高。57名报名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有49人,占85.96%,其中硕士2人,博士1人。
三是事迹突出。本届报名者中,有在平凡行业中钻研业务、贡献突出的岗位能手;有本土创业、财税贡献巨大的商海“弄潮儿”;有招商引资、为重大项目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实干家”;有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妙手回春、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有站在科技创新前沿的专家骨干;有贴近平民、当好“喉舌”的新闻工作者;有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青年农民工;有一心为民、造福一方的基层党员干部;有执政利民,执法为民,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的行政司法干部;有热心公益事业,造福社会的慈善之星;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青年等等。
总之,这些先进典型都在“工业新洲”、“生态新洲”、“和谐新洲”建设中做出突出业绩和重大贡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示范作用,必将有力影响当代新洲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成长方向,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爱岗敬业,奋发成才,锐意进取,无私奉献,进而为实现新洲走向全省县域经济前列,步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的宏伟目标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三、正式候选人的产生
近期,活动评选组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根据新青[2007]12号文件要求,采取无记名差额投票的方式,择优选出了第二届“新洲十大杰出青年”正式候选人20名。综合来看,这20名候选人的产生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先进性。“十大杰出青年”是最具影响力的青年工作品牌,社会关注度高。为了保证评选活动的高规格,高层次,确保当选的青年楷模都能在新洲地区叫得响、立得住、站得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人民群众的检验,体现其公认度和公信力,组委会办公室把本次评选的标尺定位在“杰出”上,不忽视那些默默无闻,扎根基层的人,但更倾斜那些追求卓越,业绩不凡的人;既兼顾平衡,但更彰显精英意识,优先评选在不同领域,为“工业新洲”、“生态新洲”、“和谐新洲”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青年精英,而不是那些苦劳多而功劳少的人,以保证入围候选人的不可比拟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是代表性。严格按照评选标准,综合考虑地域、界别、行业等各种因素,充分兼顾各方平衡。20名正式候选人涉及十多个系统和战线,覆盖了7个街镇。
三是公正性。严格审核,把好“入口关”。组委会办公室利用“五一”长假等时间,加班加点,审核整理申报材料,对不规范、不齐全的限期整改,特别是对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纪检有问题的2名申报对象实行了“一票否决”,取消其参评资格。
下一阶段,组委会将通过电视、网站、报刊等平台对20名正式候选人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并接受团员青年和社会各界以选票、网络、短信等方式对其进行投票,公众投票结果将定期通报,作为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