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信息的瞬息万变,竞争的日趋激烈,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危机感。所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才会成为今天的时髦语。就连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样的时代,我们必须采取最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学习。青年教师是推进教育创新、实现教育振兴和崛起的希望。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生力军。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善于学习的青年教师队伍,对于保障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创新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几年来,洪山区教育局从扶持、引导青年教师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入手,调动青年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拓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新途径、新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是:
一、思想上有位子、工作上有力度
区教育局领导认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现我区教育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兴、则党兴、教育兴。青理组工作每学期必专题研究、书记会上必专门布置、活动局领导必参加。从1996年至今,教育局在直属中小学中陆续建立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已由最初的3个发展到现在的42个。
几年来的发展壮大,不仅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35岁以下的教职工),学习的内容不断丰富(学理论、学文化、学现代科学知识,学现代人文知识、学现代教育理念及社会热点等),学习的形式不断增加(自学、读书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讨论会、培训班、青理讲坛、实践教育等),而且逐步健全和完善了学习制度,做到计划落实、时间落实、组织落实、检查落实、表彰落实。
二、组织上有方法、学习上有效果
现代青年对社会现象、政治观点等都有自己的某些看法,他们往往对硬性的规定学习保持距离,我们在学习的组织上采取了“四学”方式,促进了青年教师参加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一是检查交流“促学”。我们通过适当的检查交流,不断规范青理组学习。1996年,我区的卓刀泉中学、鲁巷中学、石牌岭职高等校先后建立了青理组,其它学校怎么办,我们没有作统一要求,而是让各校的党、团组织负责人去鲁巷中学开现场会,听青年教师代表谈参加学习的体会,使大家看到了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理论的必要性。
二是请人辅导“帮学”。我们多次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给青年教师作辅导报告,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认识,弄清一些基本观点,全面系统地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德育专家王蓬给大家做“青年人的理想”报告、军事指挥学院的季朴枚教授做“台湾问题”报告、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张教授做辩论赛知识辅导等。
三是灵活多样“活学”。青理组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有每月的定期学习,有大量的分散自学,还有适合青年特点的参观学、竞赛学。如我们组织青理组成员到经济开发区参观、开展校际之间交流学习、开展实施素质教育观念辩论赛等。
2002年11月,以“学特色理论,谈教育创新”为主题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1200余名青年理论成员通过学习与思考,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写出了一篇篇较高质量的文章。
2004年3月─9月份,我们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组织全系统各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辩论赛活动。我们制定辩论赛章程,请武大哲学系教授为27所参赛学校的200多名辩手进行培训,围绕教育热点出辩题:青年教师培养学生竞争精神与合作精神哪一方面更重要;办好一所学校重在校园文化的积淀还是重在学校个性的张扬。借此活动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们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不断地提高。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共21场比赛,街道口小学和马房山中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荣获辩论赛的一等奖,其余25个青理组分获二、三等奖及纪念奖。
2006年1月,我们以“党员风采颂”为主题在全区中小学青年教师中开展演讲比赛,45名青年教师参加预赛,经过初赛、复赛,有7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进入了决赛。最终,旭光学校钟廷华老师获得一等奖。通过讲述基层党支部党员个人或群体的真实事迹,理解了共产党员“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奉献”的丰富内涵,学习了优秀党员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四是典型引路“带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典型带动学习,卓刀泉中学最先成立青理组,我们在有关会议上进行表扬,以点带面;鲁巷中学做得好,我们就在该校开现场会;鲁巷中学、石牌岭中学被评为市青理学习示范组,我们就在大会上介绍他们的经验;南望山小学进步很快,就推荐他们参加首届市青年教师辩论赛,并荣获一等奖。
2002年12月,我们以“以人为本,共同发展”为讨论主题,在武珞路小学召开全区青年理论学习现场会。从:以人为本的概念,以人为本的人人生观,以人为本的教师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及以人为本的辩证观五个方面,以武珞路小学青年理论学习小组14名成员中心发言与互动式聊天讨论的形式,邀请另外41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及党(总支)支部书记一起参与讨论。通过思想、观念的碰撞进一步明确在当今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一人文思想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目前,各校青理组你追我赶、互学共进的可喜局面已逐步形成。
三、内容上有重点,方式上有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各校青年教师的思想状态也有不同特点,所以各校只有找准学习的切入点,才能符合本校教师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将青年理论学习和营造学校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使青年教师学习带动全校学习,青年教师发展推动学校发展。我们在青年教师学习中注重“三个促进”:
一、以学习促进个人发展。单一的学习理论无法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只有通过学习切实的提高青年教师个人素质、推动自身事业发展才能使大家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洪山高中青理组就找到了学习与教师个人发展的结合点,以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为切入点,青年教师通过学习后发表了很多文章,评职称就比别人多一份优势;个人素质提高后,参加各种比赛就会比别人略胜一筹,既为个人发展增加了砝码,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
二、以学习促进师德建设。鲁巷中学学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宗旨是: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用崇高的师德师风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打动学生。学校青理组利用间周周三的下午政治理论学习后的一个小时时间,以名师讲座、案例分析、优质课(主题班会)竞赛、经验交流会、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学习大家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更加热爱学校,更加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三、以学习促进中心工作。2005年,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校青年教师中的党员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党员教师用“先进性教育”来“武装”自己,“爱”字当头,做好本职工作;真心为生,抓好思想教育;乐在其中,搞好教育科研。同时,以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在青年教师团员中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活动”。教工团员和学生团员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团史团情教育,各校青年教师不仅自己学,还组织中学学生党员和团员学习、活动,引导和帮助团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始终沿着党的正确方向健康成长。他们立足岗位,坚持学习,在我区创建教育先进区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四、结合上有途径、培养上有目标
要让青年坐得下、学得好,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让青年增知识、长才干,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指导青年理论学习上强调“四个结合”:
1、学习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与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相结合。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三进”工作,促进师生完整地把握科学体系,准确理解精神实质。卓刀泉中学青年理论小组开展找原著、读原著、谈原著活动。
2、学习理论与学习专业知识相结合。作为教师不仅要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还要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素质。鲁巷中学在校内开办了青年教师学院、旭光学校创建了教育论坛、武珞路小学开展“教育教学调查”,举行“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堂”的交流会。
3、学习理论与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灵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旧教育观念的摩擦随时可见。几年来,我们一直组织青年教师围绕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观点开展学习与思考,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促进了理论探讨。
4、学习理论与培养青年干部相结合。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培训中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系统学习放在首位,同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理论。青理组成员王淑芳老师由一名思品教师成为广埠屯小学校长、李莺老师成为楚雄学校副校长,并被评为“市师德十佳教师”、甘亚玲老师被评为“洪山区第二届十大名师”、李金玲老师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教师”。在2005年11月“洪山区十杰青年”评比中,汪昌茂老师和许明老师同时入选。
朱熹:“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各校在青年理论学习中会继续倡导树立“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理念。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机会,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增长专业知识,快速提高本领;另一方面,把学习视为一项必要的工作,像对待工作那样认真对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