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半年,团区委按照团市委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配合各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规范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强了农村地区的稳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大力实施“青春家园行动”计划。团区委积极邀请农业专家到奓山街举办草莓种植和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场为农民解惑答疑,培训农村青年800余人,免费发放资料1000余套。全区共培养10个区级“青年科技示范基地”和50名区级“青年星火带头人”,挖掘了青年人才,选树了青年典型,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创造活力。桐湖青年农民刘革伟被团市委等部门评为“第六届武汉市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利用团组织有形的载体,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并在试点村中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把青年志愿者活动引到村、组。团区委开展的青春家园行动这项特色工作,得到省、市、区有关单位的充分肯定,相关经验先后在省、市、区级内部刊物上编发。二是深入推进青年创业兴业行动。2006年,在团区委的努力下,相继联系有关部门为10名有志青年争取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20万元;联合区农业局、区技校、区一职高等单位举办创业培训2期,培训城镇青年40人,帮助城镇青年就业80余人,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150余人,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4场,培训青年农民400余人。一批优秀青年在五.四期间被团市委授予“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武汉市新长征突击手”、“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短期内难以改变,宁可在家守穷,不愿外出冒险,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好的职业,较高的报酬,很难达到就业满意的目的。
二是农民就业岗位的劳动技能普遍较低,又怕多花时间,多交学费,很难在短期内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难以稳定就业
三是转移就业学员流动性大,跟踪服务比较困难。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在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工作中,团市委每年下达我区青年农民培训指标300人,农村青年的培训需求也很强烈,希望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培训工程”中,将团区委纳入培训工程承办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二是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要发挥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希望在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联络员制度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上,让团组织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发挥青年在联络工作和信息网络上的优势。